世界征服者4現代戰爭完整介紹在mobile01、PTT PC版、癮科技的網友經驗分享跟推薦
在熱度網列表中整理了包含世界征服者4現代戰爭的熱門影片跟討論,有15篇Facebook的貼文內容,其中有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粘拔的幸福碎碎念、高雄好過日、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等,共有54位網友參與留言討論,有6則IG的照片貼文,包含了有故事 StoryStudio、隨身帶著書、王昱翔®不小王子、Jying Chang、Why Not Reading等,同時還有89篇留言的反饋,這些都會是網友討論與注意的世界征服者4現代戰爭有關!另外還有關於世界征服者3的相關影片還有世界征服者4的各種內容以及世界征服者4 外掛的相關資訊這些都可以在這個世界征服者4現代戰爭的列表清單中。
瀏覽更多網友們參與討論與知道的世界征服者4現代戰爭是什麼內容吧:
-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在Facebook上討論到世界征服者4現代戰爭的熱度指數3860
-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在Facebook上討論到世界征服者4現代戰爭的熱度指數1446
- 高雄好過日在Facebook上討論到世界征服者4現代戰爭的熱度指數942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在Facebook上討論到世界征服者4現代戰爭的熱度指數128
- 故事 StoryStudio在Intagram上互動 熱度指數4946
- 隨身帶著書在Intagram上互動 熱度指數97
- 王昱翔®不小王子在Intagram上互動 熱度指數79
- Jying Chang在Intagram上互動 熱度指數61
- Jying Chang在Intagram上互動 熱度指數55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文茜的世界周報》
【庫德族存在數千年 履遭列強玩弄股掌間,在一次世界大戰後,英法承諾建國 大筆一揮建國夢碎,庫德斯坦分屬四國爭獨立永無寧日。1988大屠殺,庫德族死逾18.2萬人,1991年伊戰 老布希鼓動庫德族反抗,2003年美伊戰爭,庫德族再助聯軍,直至海珊阿里相繼處死,才還庫德族人公道。如今美國撤軍敘利亞,土耳其趁勢攻擊當地的庫德族,美國總統川普不再顧及他的盟友,引美國共和黨的議員都抨擊了川普的外交政策,為大家介紹庫德族的悲情歷史】
{內文}
庫德族有句古老的諺語「庫德族沒朋友 只有山」,確實,這世界鮮少注意到這個民族,幾千幾百年過去,一個又一個征服者,把這群游牧民族趕到他們最愛的山上,他們的文化才得以保存,語言才得以保存,性命也才能得以保全。翻開庫德族歷史,就是一部血淚史,屢屢被列強玩弄於股掌間。庫德族第一次受到全世界關注,卻是出於一場暴君慘無人道地大規模毒殺。
(旁白)
有一名獨裁者名字叫做海珊,他的作為震驚了全世界,是海珊讓全世界每一個國家,不禁發出同一個疑問「誰是庫德族?」1988年3月,海珊向庫德族所在的Halabja丟下有毒的化武炸彈,數分鐘內近5000人死去,接下來幾天又有7000人死亡,Halabja不是唯一遭海珊化武轟炸的伊拉克庫德族城市,但卻是死傷最慘重的。
(庫德族高等教育部長/ Ali Saeed)
我們不是阿拉伯人,不是土耳其人也不是波斯人,我們是穆斯林,但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我們有我們自己的語言和自己的歷史
回顧庫德族在歷史上的足跡,要從數千年前說起,他們生活的區域被認為曾是伊甸園所在地,庫德族人在這裡留下最早的足跡,受到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滋養,考古學家認為在這文明的搖籃裡,庫德族祖先曾是農業 畜牧業的先驅,會織布 冶金 還會製陶。
公元前300年,亞歷山大大帝擊敗波斯帝國,成為這片土地的主宰。13世紀蒙古帝國西征,後來又被興起的鄂圖曼帝國取代,直到100年前,庫德族人第一次看到獨立建國的希望。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同盟國戰敗,屹立600年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瓦解,協約國忙著瓜分帝國在歐洲與中東的領土。根據1920年簽署的《色佛爾條約》,協約國同意居住在幼發拉底河以東,和亞美尼亞以南的庫德人獨立建國,但是這個諾言最終沒有實現。
(旁白)
因為繼鄂圖曼帝國而起的土耳其共和國武力太過強大,而戰勝的英國與法國只在乎自身利益,想從鄂圖曼帝國撈些好處,根本不在乎庫德族建不建國這檔事。於是1923年又簽訂《洛桑條約》,此條約確定了現代中東各國的疆域,庫德斯坦國(Kurdistan)建國夢碎
哪知英法大筆一揮,庫德斯坦國(Kurdistan)消失,他們被出賣了。
(旁白)
庫德斯坦國(Kurdistan)劃進土耳其 伊朗和敘利亞,這三國是法國託管,其中一部分庫德斯坦劃入伊拉克,那裡是由英國控制
雖然建國夢碎,但是1920年簽署的《色佛爾條約》,是國際和土耳其官方首次承認庫德族人,也是迄今庫德民族主義分子要求獨立建國的根據,然而換來的卻是一場又一場的屠殺。
庫德族從未放棄過建國的夢想,尋求獨立建國的民族運動和革命,在土耳其 伊朗 敘利亞和伊拉克發動,但沒有一次成功,最慘烈的戰場發生在伊拉克,1980年代伊拉克庫德族發動分離運動,海珊發起安法爾行動(Al-Anfal Campaign),造成十多萬庫德族平民死亡,並且鏟平了上百個庫德族村莊
這是庫德族最悲慘的一頁,前伊拉克強人海珊,為了懲罰庫德族在兩伊戰爭期間支持伊朗,展開清剿庫德族行動,任命化武阿里擔任北部指揮官。
1988年海珊向庫德族所在的Halabja化武炸彈死逾5000人,1988年3月16日,伊拉克戰機在Halabja投擲芥子毒氣和神經毒氣,都是國際法律禁用的化武。
(化武阿里)(1988.4.15)
我會用化武把她們通通殺光,看誰能說些什麼,去他的國際社會和那些聽他們說話的人
(庫德族化武倖存者/Aisha Esmaeel Ali)(82歲)
我想念我所有的孩子,我想Ali 想Muhammad,想Zara 想Sabeeh,教我如何不想他們,我們在田地種小麥和棉花,只是這樣而已,我們的工作充滿樂趣,生活充滿歡笑,像盛開的花一樣,我真希望我跟他們一起死了,我沒別的想說了,我跟你說我發誓,我到死都沒辦法原諒那些人,我告訴你,無論誰問我,我都會這麼說,夜裡我想要睡,但你不會了解,要睡著有多難,我睡著的時候感覺心都死掉了,在我死的時候,我會等他們,有時他們會來夢中見我一面,我當然想他們啊...
這不是海珊唯一一次對庫德族人的屠殺。兩伊戰爭在持續八年後,簽署了停戰協議,海珊更可以專心對付庫德族。單是1988年8月最後一周,海珊就對70多個村莊發動毒氣攻擊。總計海珊的種族滅絕行動,一共造成18.2萬庫德族人死亡,超過4千個村子被摧毀。海珊決心一次解決伊拉克庫德族永絕後患,他發布了一分軍事指示,要「清空庫德族區域」,文中寫道"軍隊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殺光所有在這區域的人或動物","任何在這裡活著的人或動物","都是不允許存在的"。但是聯合國經查證後,竟沒有進一步的制裁。
1991年,在海珊揮軍入侵科威特之後,伊拉克境內的庫德族和什葉派再次起義,有一部分原因是時任美國總統老布希,鼓勵他們起身反抗海珊,反抗的代價,就是鎮壓。
1991年第一次波灣戰爭爆發,受到美國鼓動的庫德族,再次起來反抗海珊,結果就是數以萬計庫德族人,被迫在大雪紛飛的寒夜裡,越過土耳其邊境高山,否則就是死路一條。
(新聞片段)(1991)
光是這個山頭就有2萬多難民,尤其是孩子因為飢寒交迫而陷入困境,逃來這裡的人們感到被遺棄
死亡人數難以統計,每天早上都有新的屍體被抬出來,他們沒能熬過夜晚,這位80歲的老先生走了9天 粒米未進,好不容易走到了土耳其邊界,卻因盡疲力盡而亡。他的兒子肝腸寸斷看著他嚥氣。但是到了這裡不代表安全了,而且多數的人不會「安全」,土國軍方用擴音器及槍聲警告庫德族人待在原地,不得越界 否則就開槍。土耳其軍方堅決不讓難民越界,因為土國政府非常害怕,萬一讓他們進到土耳其來了,這個「暫時」的收容,將會成為「永久」的問題。
剛開始時美國不太願意幫助庫德人,抵禦海珊的報復攻擊,後來才與英法聯手,在伊拉克北部劃定禁航區,阻止伊拉克的戰機攻擊庫德族人。這塊以北緯36度以北為界,面積約占伊拉克1/5的禁航區,成了日後庫德族自治區的基礎,如今居住了300萬庫德族人。
2003年,英美聯軍出兵伊拉克推翻海珊政權,庫德族再度提供協助。這一次,庫德族人沒有再被血洗。2006年8月,海珊世紀大審展開,同年12月31日,他因違反人權罪定讞吊死,四年後,化武阿里也被處死,罪名就是種族屠殺庫德族人。如今散居各地的庫德族估計約有3000萬人,是全球未建立國家的族裔中,人口最多的一支。即使遭受一次次的背叛與鎮壓,他們仍未放棄希望尋求獨立的目標。而此時,獨立的夢想,比任何時刻更接近成真。觸發這契機的,竟然是ISIS。
當美伊戰爭後,伊拉克陷入內戰之際,伊拉克的庫德族自治區蓬勃發展,因為那裡不受內戰騷擾,放眼望去都在建高樓,忙著建商場 建大學,外國政府在Erbil設領事館,Erbil是庫德斯坦的首都,原本伊拉克庫德族可以繼續發展經濟,但就在2014年,一個所謂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橫掃大半個伊拉克,甚至奪下伊拉克第二大城摩蘇爾,對鄰近的Erbil造成威脅。
驍勇善戰的「自由鬥士」Peshmerga,直譯「面對死亡的人」,這群戰士視死如歸,和伊拉克政府軍並肩作戰。這次庫德自由鬥士自東北方進攻庫德斯坦自治區,派出的是著名指揮官Sirwan Barzani,而南面則由伊拉克政府軍主導攻勢,巴格達當局派出Najm al-Juburi將軍領軍,這兩人是出了名的死對頭,但是在這特殊的情況下,與西方走到一起,形成ISIS包圍網,共同將ISIS趕出伊拉克。
庫德族趁勢奪下北部產油重鎮,基爾庫克的控制權。基爾庫克是庫德族人心心念念的歷史首都,這個古都淌流著的不是奶與蜜,而是黑金石油。今日庫德族自治區擁有的儲油量價值約4.5兆美元。
(Woodrow Wilson國際學者中心/Henri Barkey)
局勢分分秒秒出現變化,伊拉克庫德族成功的達成自治,至於在敘利亞,我們也看到敘利亞庫德族,在反攻ISIS方面也有進展,庫德族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在領土上都有很大的收穫
幾千年來,庫德族人在獨立建國的道路上,孤獨前進。一路上,備受異族欺凌,打壓,滅絕。而長久受壓迫後,這個民族也曾訴諸恐怖攻擊,在國際間被視為毒蛇猛獸。雖然,他們是趕走伊拉克ISIS的功臣,但是不止伊拉克,敘利亞、伊朗和土耳其,也全都反對庫德族獨立建國。盼了幾千年的建國大夢,僅剩咫尺之遙。
(旁白)
時至今日,你可以在我們庫德斯坦,看到教堂與清真寺相毗鄰,我們有基督徒我們有亞美尼亞人 我們有雅茲迪人 我們有穆斯林 我們有猶太人,我們有各種宗教和民族,幾個世紀以來,我們都和平共處,這顯示出庫德族的兼容並蓄
在庫德斯坦的城市裡,我們不會只看到庫德族人,還有阿拉伯人 土庫曼人 亞述人 亞美尼亞人 迦勒底人,還有什葉派 遜尼派全都和平共處,而他們原本即是如此,庫德斯坦始終是這樣的國度,早在伊拉克尚未立國以前已是如此。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歷史課本內刪掉的眉角
提到大清福建臺灣巡撫一等男爵劉銘傳,就不能不說直轄台北市政府有個房間叫做劉銘傳廳。這個房間是號稱沉浸中華五千年文化的馬英九前總統在台北市長任內親自命名的。講真的,馬前總統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不知道是誰敎的,在中華傳統文化體制中,連名帶姓叫一個人,是極端失禮的行為,連皇帝都不會這樣叫重臣,一般而言,稱呼人家的"字"(子牙,孔明,仲達等)已經算是平起平坐了,仰慕一個人的話應該用敬稱,司馬溫公,左忠毅公。中國人馬英九竟然這樣尊(ㄗㄠ )崇(ㄊㄚˋ)中華文化,真是讓我這個台灣人嚇到吃手手。
不過,這邊不是要討論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而是,劉銘傳跟直轄市台北,到底有什麼關係。
雖說劉銘傳在巡撫任內,辦公室設在臺北府淡水縣(大約是今天雙北+東桃園,但不含山地鄉),感覺上似乎跟直轄市台北關係匪淺,但台北市早在1967年就脫離台灣省,獨立為直轄市,米國人會紀念開創英格蘭王國的征服王威廉一世(William I, the Conqueror)嗎。
況且,劉大人一心想把省會從臺北府淡水縣搬到臺灣府臺灣縣(今日不含山地鄉的台中市及南投縣南投市一帶)。雖然說把福建臺灣省的省會設在臺灣縣是朝廷的一貫的基本政策,但劉銘傳確實很認真在當脫北者,比對後任巡撫邵友濂放棄新省府計畫,全力發展臺北府,對台北市來說,騎驢找馬的劉銘傳難道比海枯石爛的邵友濂更值得留念?
在清法越南戰爭(西仔反,1883年12月-1885年7月)中,劉銘傳所謂擊退法軍保衛北台的戰功,其實仔細來看,並沒有像中華民國史書上說的那樣用兵如神,克敵制勝。1884年10月,法軍攻佔基隆後,戰神劉銘傳第一個反應是收拾金銀財寶準備往竹塹城方向轉(ㄖㄠˋ)進(ㄆㄠˇ),走到艋舺時,被民眾從轎子中拉出來毆打,並痛罵劉銘傳是懦夫,然後監禁在龍山寺內,直到淡水縣士紳們確認劉大人願意領導作戰後才被放出。所以有段時間,大清朝的作戰指揮命令,蓋的關防大印不是福建巡撫而是龍山寺。至於劉銘傳為什麼要去竹塹(新竹市)呢,我以為,竹塹城是北台灣防禦工事最完整的中式城池,撫台大人想要恃城堅守,其實也算合理。可是,戰神劉銘傳似乎沒有想過一點,打從鴉片戰爭以來,所有固若金湯堅如磐石的中式城池,在西洋新式炮兵的眼中,不過是一道竹籬笆,劉大人真要倚竹塹城以拒法蘭西,恐怕被西方列強俘虜的大清朝方面大員又要增添一位。台北市政府紀念意圖棄守臺北的臺北防禦總指揮官,邏輯上不會有問題嗎?還有,基隆港區在被攻陷後,法軍之所以沒有沿著基隆河長驅直入,是因為阿罩霧(霧峰)林家的林朝棟率領的本土民兵(台勇)在暖暖一帶阻截法軍。
直轄市台北,無論建置或取名,也是都看不到劉銘傳的身影。
臺北這個地名,最早應該是閩浙總督沈葆楨在1876年1月(光緒元年十二月)奏請在臺灣府的北部設立臺北府,臺北這個名字最有可能就是沈葆楨或他的幕僚想出來的。在此之前都是自然發展的市街,如艋舺,大稻埕,大龍峒,貓里錫口(松山),士林等。臺北府第一個是首長是臺灣府知府署理的向熹,首任正式知府是林達泉,他也是將臺北城設在今日"城中"位置的人,臺北城建城開工者是知府陳星聚,臺北城格局最終規劃者是風水大師臺灣兵備道劉璈。至於臺北市則是日本時代1920年(大正九年)10月1日成立,首任市尹是武藤針五郎(Shingoro Mutou,所以今年是台北市成立百周年祭,但我想兼任市長的台民黨元首柯丕(Führer KP),對這件事應該沒什麼感覺吧。)
上述的沈葆楨,向熹,林達泉,陳星聚,劉璈,武藤針五郎等,對直轄台北市的意義都讓劉銘傳看不到車尾燈吧,那為什麼北市府除了沈葆楨還被恩賞了一個房間外,其他幾個開創臺北的首長對北市府來說就像路人甲乙丙丁戊。
中國史學界很愛強調劉銘傳治台時的"自強新政",包含第二條鐵道(第一條是福建巡撫丁日昌在基隆港建設的運煤鐵路)等,這些跟臺北確實是有點關係。但,劉銘傳的"建設",在接任的邵友濂任內,大部分都被廢除,新省府計畫中止,鐵道延伸台南也叫停,也廢撤西學堂及番學堂。邵友濂並不是劉銘傳的政敵,相反的,劉邵兩人都是屬於淮軍系統,也就是中堂大人李鴻章伯爵的人馬,邵前一個職務是布政使,是劉大人的屬下。可見,即使在當時,連劉的"自己人"都看不下去所謂的"中國最進步的一個省"。主要原因當然劉銘傳跟強國官員一樣喜歡面子工程,以致接任的人很難接手,而推動新政的燒錢問題,也讓課金玩北洋艦娘的李鴻章抓狂。
劉銘傳的"現代化"建設怎麼燒錢呢,光從基隆到新竹的鐵道就耗費129.6萬兩銀。建省前後,臺灣屬於省政府的稅收,依法行事的跟於法無據的(釐金等)也不過接近百萬兩銀,加上劉銘傳兼管的海關關稅,配合其他各省的支援,加起來還不到150萬兩銀,等於建設鐵道就吃掉福建台灣省一年的百姓血汗錢還不夠。還不只這個,劉銘傳當初在奏請朝廷請修鐵道時,報價是一百萬兩銀,嗯,超支30啪好像還好,公共工程那個沒有事後追加經費最好是這樣,劉大人說的是基隆港到彰化縣城間二百多公里花費百萬兩銀啦,結果僅蓋了一半不到就把預算花完了,這種會計頭腦真是讓人欽佩得五體投地,最講究財政紀律的元首柯丕一定會想把他掐死。
有趣的是,劉銘傳卸任後四年,大日本帝國的臺灣總督就來履任了,當時東京當局看到一個沒有教育制度,沒有公共衛生,基礎建設趨近於零的"現代化模範省"時,很多人說,這種地方怎麼統治啊,感乾脆賣掉算了。就像後人傳誦的劉銘傳鐵路,被日本人砍掉重練一樣,劉銘傳的自強新政,在重視品質的日本人眼中,就是Made in China的淘寶天猫。
身為軍人的爵帥劉銘傳大人,雖然看到西洋夷狄就學會跑馬拉松,對於台灣番人卻是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剿完前山剿後山,征完平地征山地。劉大人另一項本領,雖然說是大清朝從政的基本技能,但劉銘傳絕對是神等級的,就是搞鬥爭。
釐清銘傳鬥爭傳前,先要提一下當時的派系。打從太平天國戰爭開始,大清朝官場就誕生三個有點類似政黨的政治團體。以曾國藩侯爵及左宗棠侯爵為領袖,湖南人為主的湘軍,奉李鴻章當老大,成員大多是安徽及江三角人的淮軍。朝廷中另外有一批不像湘軍淮軍靠戰績起家,全是考試及第當官的清流黨,清流黨人幾乎沒有人擔任過實際的行政官,大多數都在只要出一張嘴就有皇糧可以吃的耍廢官署,翰林院跟都察院等(嗯,怎麼好像我國的小黨呢)。湘軍跟淮軍,基本立場並沒有太大差異,都是主張學習西洋船堅炮利,所以鬥來鬥去爭的不過是官位跟銀兩,把政敵割喉實在不多。而且更多時候,湘淮兩系人馬是聯合起來鬥清流黨跟守舊派,像福建台灣省建置,就是湘系的閩浙總督楊昌濬跟淮系福建巡撫劉銘傳在地方上全力配合的成果。
但,清法戰爭的無敵戰神劉銘傳,戰後卻火力全開,清算在滬尾(淡水)戰役中奮戰卻敵的擢勇巴圖魯福建陸路提督孫開華,及守備南台灣讓法軍不敢覬覦府城的台灣兵備道劉璈,兩位抗法有功的湘軍大將。孫開華因為劉銘傳的彈劾,黯然離開已經駐防了快十年的台灣,回到福建,後來又在閩南因傷卒於任內。孫開華還只是被趕跑,劉銘傳對劉璈卻是羅織罪名,誣陷劉璈涉及不法貪瀆18款,致使劉璈先是被革職查抄,後又被處以斬監候(斬首刑但暫緩執行),改流放黑龍江,最後在流放中病歿,當時朝野都有人為劉璈喊冤。劉銘傳指控劉璈貪贓枉法,劉璈在定罪斬候監後,照例是可以拿出家產來贖罪,可是劉璈卻連保命錢都拿不出,是他擔任過知府的浙江省台州仕紳募捐才躲過一死,可證劉銘傳才是真正的玩弄法律,構陷忠良。劉璈精通堪輿地理,台北府城最初的設計是直對北斗七星,劉璈認為這樣城池,沒有靠山,「一路空虛,相書屬五兇。」於是劉璈更改城基方向, 將整座城廓向東旋轉13度,使北城牆後方有七星山可做為倚靠,城座方向變為向東北、西南傾斜。但是,府城內的街道官衙已經蓋好了,無法更動,所以台北府城是最奇特的中式城池,有規劃筆直的街道,但街道又跟城牆沒有平行垂直。
如果風水真的有道理,那臺北建城一百多年來,始終是臺灣的政經中心,奠定臺北風水格局的劉璈,臺北市政府不但把他忘記,而且還紀念陷害他的兇手,劉道台地下有知,不知道會不會感慨臺北人都是智商157。
寫到這裡,突然有個感想。中國國民黨為什麼這麼愛劉銘傳,除了兩者都是中國人(廢話)外,KMT的文武百官還跟劉銘傳大人有87啪相像。
首先,從蔣太祖皇帝在台復行視事開始,中華民國分明就是靠臺灣島才得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追殺中留下小命,也是靠臺灣兵在金馬前線浴血才能保衛中華民國,就像劉銘傳在清法戰爭中的表現,但事後卻唬爛說自己是臺灣的救世主,而且還不會歹勢。
其次,在獅子面前裝綿羊,在綿羊面前充獅子的本領更是世界一流,尤其是,屠殺台灣人方面。
其他還有,都愛規劃不善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劉撫台蓋了一條砍掉重練比較快的劉銘傳鐵路,蔣二世皇帝則是聽到北京蓋地下捷運後,略過專業工程意見,直接指導台鐵臺北段地下化。內鬥內行,外戰外行也是傑出的一手。
也難怪馬英九前總統那麼愛劉銘傳了,他們根本是前世今生啊。
***************
重點言語:
1.劉銘傳跟直轄台北市是田無溝水無流。
2.總結劉銘傳在清法戰爭的表現,讓人不禁讚歎,真•戦神転生。
3.內鬥內行,外戰外行。
4.嘴巴上最愛說依法行政的人,身體往往最愛玩弄法律。
5.如果由富國強兵模範生的大日本帝國來打分數,劉銘傳的"自強新政",分數趨近於零。
高雄好過日
【邁向國際大辱華時代 你應該了解的血棉花背景】
近日中國積極挑釁世界,新疆棉花就又是一則「惱羞成怒,以商逼政」的案例,在看懂這場「血棉花大戰」之前,我們為大家先整理一些背景知識:
1. #新疆從來就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從名字就知道,新疆原名「西域新疆」,意思是「新佔領的領土」,清代也曾經把貴州新佔領的領土稱為「新疆」。至於多新呢? 1758年清國滅準噶爾及翌年消滅大小和卓後,才將新疆完全納入清國,這和同一時間西方列強向外擴張並無不同,手段甚至更為殘暴。根據清朝史家與親王記載,清軍屠殺了準噶爾30~50%的人口,30~40%因清軍從中國帶來的傳染病(天花等)病死,剩餘逃入俄羅斯與哈薩克。換算人口比率,相當於屠殺1000萬台灣人,再用病毒殺死1000萬。可說是中國主導的「第一次新疆人口滅絕」。
2. #新疆曾長期實質半獨立
清帝國本質上是「征服中國的中亞國家」,其君主體制同時有治理中亞遊牧民族,和治理中國定居民族的兩面特性,其崛起的前提之一是先聯合了滿蒙力量,故清帝國長年治理新疆的體制,也與漢人不同,直到清滅亡前不久才建省改制。進入民國之後,中央政府對新疆的控制力極弱,包含楊增新、盛世才等人,均等於實質新疆王,和中國若即若離,不須遵從中國政府號令。
3. #中國軍事殖民新疆毀自治承諾
1949年前,漢人僅佔新疆不到5%人口,但1950年代後,中共政權主導「西北大開發」移入大量漢人,60年更成立現代屯田部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量從中國移入漢人。該兵團是由軍事單位控制地方行政、檢查審判的變態組織。而在中國推動「兩個離不開」政策下,所謂維吾爾人自治的承諾也消失無蹤。而漢人佔有人口比率也逐漸上升,達到40%左右。
4.#中國在新疆推動納粹以後最大規模種族滅絕。
2008年以來,中共在新疆建立「再教育營」,規模並日漸擴大,根據聯合國等許多機構估計,關押人數可能超過百萬人(新疆總人口略多於台灣)。營內關押的人員以維吾爾族最多,關押理由從從事伊斯蘭儀禮,到留鬍子、穿短褲等,在內部進行洗腦、語言與文化清洗、強迫勞動等慘無人寰的行為。近期更有許多維吾爾族人指控,中共餵食絕育與避孕藥物,施打可疑疫苗,以降低維族生育率,使得維族生育率在2017年後驟降。同時新疆更實施大規模監控和行動管制,剝奪人民隱私與自由。目前美國國務院、加拿大下議院、荷蘭下議院都將定位為「種族滅絕」。
5. #新疆棉是強迫勞動的血棉花。
新疆傳統上就產棉花,產量佔全球1/5,但根據BBC等媒體長期收集資料與現地訪查披露,有超過50萬少數民族被強迫在棉花產業勞動(不只棉花田,還包括紡織廠)。從中國本身的官方文件中就顯示,2018年阿克蘇及和田地區就「通過勞動力轉移」派出21萬名工人,動員與運送大量勞力,替生產建設兵團採棉花。文件中並提到要「引導」工人「自覺抵制非法宗教活動」,也提到被動員的村莊有「不願意從事農業工作」情形,以至於必須進行「思想教育工作」之後再「輸出」工人。衛星照片顯示,許多可容納3000名以上工人的紡織工廠,這麼剛好就設在再教育營旁邊,這些工廠拒絕採訪,外國記者接觸即被驅離並全程跟監。
6. #國際品牌停用血棉花是五個月前。
H&M在2020年10月就已發聲明,說不用新疆棉花,也不與在新疆的服裝製造工廠合作,但中國直到5個月後才出手,難道中國「甘願吃這一套」當了五個月的龜孫子? 中國以政逼商,一向有其政治議程、配合作戰時機。例如鳳梨戰爭,就是在台灣鳳梨即將大收成前,配合台灣國內代理人的政治動作開戰。中國突然重視起新疆棉,一定是在外交貿易上吃鱉,或想要藉機攻擊特定目標,才會在此時發動商戰。
7. #中國現在同時大幅宣傳使用新疆棉的企業。
中國自認天朝,工業超英趕美,但中國人卻一面倒擁戴歐美日消費性品牌,寧可穿Nike,也不穿李寧(某中國運動品牌)。在貿易戰期間,中國因外銷下滑與關鍵技術遭圍堵,開始大吹「內循環」,正是要靠著自身龐大市場,跟西方對幹。因此此波義和團式活動,剛好可以扶植中國品牌,取代外國企業在中國的市佔率。而同時,中國也用違反公平與法治手段,開始打壓不配合企業,加上容易被煽動的小粉紅,破壞放火樣樣來。如果外資想留下來,就得越來越像奴才。
8. #終究要辱華的,#何不現在就辱?
在中國網軍與小粉紅大舉出動下,許多藝人被迫選邊,退出H&M、Uniqlo、Nike、Adidas的代言,其中也有多名台灣藝人在內。當然我們可以說這是經紀公司的選擇,藝人只是基於商業考量。但既然經濟公司選擇「支持血汗勞動」、「支持奴役維吾爾人」、「支持種族滅絕」做為這些藝人的人設,以換取中國市場。那我們也應該把這樣的「表演」,和其演藝事業一樣認真看待,如果不敢苟同種族滅絕,就該大力反對,支持他們賺取人民幣。
反之,有些習慣辱華的藝人、品牌,現在剛好老神在在,不用再怕中國勒索,反而可以後勢看漲。在中國的標準下,歐陽娜娜發表聲明太慢都是辱華,你終究要辱華的,何不現在就辱?
9. #中國黨和其側翼幫中國掩飾罪行。
針對國際指控,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某大動作回擊,並強調新疆棉花田已超過40%使用機械化採摘。這麼剛好,中國黨地方勢力側翼,今天就是盜用澳洲棉花農場圖片,替中國辯護新疆大規模使用機械設備,怎麼可能有強迫勞動。但這個嘴砲粉專,不但無法解釋60%「非機械採收」勞工哪裡來的,也無法說明「為什麼有機械採收就不可能有強迫勞動」。
另一方面,長期舔共的中國黨,則不敢譴責中共種族滅絕與強迫勞動罪行,而是「呼籲兩岸執政者協助保障台人台商權益」,意圖轉移焦點,甚至要甩鍋到和這事情一點都沒關係的台灣政府上,台灣有這種無恥至極政黨,非常丟臉!
10. #加速中國與世界脫鉤你我有責。
中國市場當然很大,但不是自由競爭市場。如果進入中國市場,可能會被盜竊技術、被查扣財產、被干涉公司治理、以及被阻礙公司行使社會責任和在其他市場發展,到最後,不僅無法繼續賺錢,還可能被中國國家扶植的企業消滅。這樣的代價是否值得,或許越來越多企業會思考。
另外,中國近期的戰狼外交,導致歐洲群起激憤,可能會使歐中投資協定擱淺。這些行徑,都會加速中國與國際社會的脫勾,短期來看可能造成各國經濟損失,也讓中國得以扶植國內企業。但長期來看,讓中國走向封閉市場,實乃好事一件。更可能增加台灣地位重要性。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失落的指環〉◎楊牧
為車臣而作
直對這罅隙,微光反射的街口
我認得清楚——開放的空間
種植一排無花果和寺院窗下的
紅薔薇,我狙擊的準星對準
他們無處閃避每當走到我童年
候車樹下進入我的射程,殘暴的
蓓蕾迎聲開放,隨即向南
疾行四條巷子登樓就位新據點
靠窗坐下,將槍隻擱置盆花
陶甕間,有時天空飄著冷雨
海蒂伊安娜我的姊姊我想到你
但散兵踱過我扣板機毫不遲疑
或是雪花——想你必然已經
到達邊境的山區了,我快跑轉換
警戒,擠進我們那橋的結構裏
如預定計劃向廣場接近
遜札河水面無時不泛著寒氣
遠處傳來地雷爆破聲,太陽藏在
烏雲後面,羊乳酪凝重的天
我們將悉數撤離,下雪前
目標右前方高地傾斜的缺口
敵人背對著水光如靶牌通過
我的手指發麻,河水眼看就要
結冰,秋天的訊息東流入海心
海蒂伊安娜我的姊姊已經越過
層層疊疊的丘陵,在斷續地雷聲中
到達了阿爾坎喀喇,天黑以前
發完這一槍我上山去會她
一隻黑鳥停在橋頭啞啞大叫,斷定
敵人正自城市側面移動,即將
進入我的射擊範圍,這戰爭
炮火連續四個月沒有停過
或許他們還在浮艇上增援渡河
從南北兩方向密努突卡廣場
收緊,我是堅持橋頭崗哨
獨立戰爭的勇士一等狙擊手
這和那一年幾乎完全一樣,揹負
彈藥緊跟著大家突圍密努突卡
廣場上春花燦爛,看敵人高處
懸掛征服者的旗,驕傲,顢頇
完全一樣,流動的警戒線閃爍
如鬼火,埋伏冷槍,快速換崗
渡河去上山,三千五百名獨立勇士
分頭撤退,相約在阿爾坎喀喇集結
只是水面多了一些流芹和小鴨
枝頭新葉為老樹張起疏離的蔭
姊姊將我帽子扶正,「未來的
戰士,」她說;為我戴上一枚指環
海蒂伊安娜我的姊姊頭上包紮
好看小朵藍花的紗巾,風照樣吹
吹拂她肩頭的髮梢,白金指環
鐫刻H.D.在陽光下晶瑩閃耀
海蒂伊安娜我的姊姊,她說:
「未來的戰士,祖國獨立的戰士」
揮手送行在春風中。短暫的分別
她說:為了歸來是祖國的戰士
太陽繞過高加索山嶔崎上升
大暑將陰影深埋絕望的
幽谷,我們沿著山稜線潛行
晨露在指環上沾點點涼沁
舊世紀最堅決的獨立戰士
手指輕揉記憶背面的花紋
衝鋒槍榴彈和利刃烈日下喘氣
直到我步行回到果羅茲尼
我說歸來了勇敢的戰士不再
離開,遜扎河的水光照亮
姊姊的指環脫下為她重新戴上:
「上天保祐,保祐你和祖國獨立」
那邊縈結的荒山再過去是蛇和
狼的世界,神話與傳說
我流血仆倒的樹林曾經就是
百年前托爾斯泰戰鬥的營盤
這邊我們的廢墟果羅茲尼
古老的城市中心鴿子已經散盡
H.D.伊安娜不知去向,新世紀
月暈渺茫為我顯示惡兆
黑鳥鼓翼向對岸飛去,我回頭
看到密努突卡廣場又一隻黑鳥
聒噪趕到,相同的姿勢停在
橋頭:複製的幽靈
細雪這樣悄悄,無聲下著,地雷
在遠方斷續爆破,遙遠的地方
H.D.伊安娜已經進入約定的
山區了,或者就是不知去向
我瞄準高地缺口逐漸在暗淡
橋下漩渦被月暈罩去了,一個
落單的兵士正通過如靶牌,發完
這一槍就上阿爾坎喀喇尋她
那人應聲倒地,迷亂的托爾斯泰
廣場一陣雜沓,夾在回響的
地雷和榴彈中;烏鴉隔岸
尖叫,我快跑到二號水門警戒觀望
雪地上紊亂的腳印如此多情
留下給毀滅的果羅茲尼,而我的
任務今夜已經完成,發過最後
狙擊的一槍告別毀滅的果羅茲尼
我咬牙沿水門黑暗摸索,判斷
出走的方向,天明以前完成撤退
為了開春重返,再來時崢嶸依舊
是為祖國獨立作戰的勇士
再見果羅茲尼我的夢幻城市
重炮傾頹的街巷,廣場,硝煙和
油氣凝鑄鬼形魅影成群,撞見
我快槍下喪命那單兵地上躺著
他的血流濺了一小塊南方不祥的
夜,覆蓋著無妄的白雪;他的右手
大力前拋復痙攣扳回,征服的火銃
摔出丈遠,左手停在胸口
左手?它認定月暈倏忽轉明當下
我狙擊的子彈準確命中的一點
血自手心滲透,凝固,瘦削的
食指上戴一枚怪異的白金環
那指環在殘餘的大星映照下
如巨靈逼視,對著雪光瞬息
閃爍聲音堅持,不停地眨眼:
H.D.海蒂伊安娜,海蒂伊安娜
H.D.,我認得那指環,啊海蒂伊
安娜——即使深陷腐蝕的死水心
我以盲目的直覺認知,並且
辨認它海蒂伊安娜
H.D.,即使禁閉我於烈焰的
銅火爐,我聾聵的專注
也將聽見祖國厄難對我呼救
回應H.D.海蒂伊安娜
H.D.,即使他們放縱兵馬
呼嘯,踐踏至末日我們祖國
果羅茲尼,我暗啞的聲帶提示
獨立,將春天預言再生的訊息
【附錄】
〈家書〉
連日下雨,從街衖的沉鬱情調到中南部山區的土石流,構成全部的,冬之眞實。想起二月中旬的紐約,空氣中也有一種眞實,但感覺上比較偏向清澈,無隱晦的冷冽。走在大馬路邊,或在校園,知道換一個環境,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去想些別的事,終究是極好的。即使甚麼都不想,就這樣走著,也是極好,殘雪快速融化著,水漬擴散著。
但我的確不停在想。那幾天早上起來就到街口買報,追蹤一件新聞。二月中旬,俄羅斯軍隊在持續四個多月的猛烈攻擊之後,急於對全世界宣布他們已經拿下了車臣首府果羅茲尼。《紐約時報》顯然對俄軍所說並不相信,但莫斯科軍部和圍城前進指揮所嚴格控制新聞,《時報》危言戒慎,讀起來像讀味吉爾的史詩,既悲壯,又遙遠。到二月中旬,果羅茲尼已經被俄軍轟炸得翻了一層皮,建築物,道路,橋樑,通訊設施,水電,燃煤,無不徹底摧殘,破壞殆盡。一個平時熙往攘來,擁有三十餘萬人口的城市,估計只剩餘不到三千名負責殿後的獨立車臣反抗軍,另外就是那些一開始就躲藏在地下,長久不見天日的普通市民,數目不詳。留在傾覆頹圮的垣壁間的獨立戰士以游擊方式對進城的俄軍進行冷槍狙殺,同時待命撤退去南方近高加索山的峽谷地帶集結,希望開春後反攻回來,將俄軍驅離,像三年前一樣。只是那年的戰爭並不像這一次殘酷,果羅茲尼也不曾被癱瘓到這個程度,變成一座完完全全的廢墟。
而就在二月中旬某一天,幾個原已逃離果羅茲尼的車臣婦女,為了甚麼原因竟相約潛返毀滅的孤城,不幸在街頭遭數名俄軍撞見,開槍射擊,紛紛倒在雪泥地上。其中一年輕女子名海蒂者實際並未受傷,但佯裝死亡躺著。俄國兵士隨即洗劫婦女身上細軟,其中一人趨近佯死者,看她手上戴著一枚指環,強力卸之不能下,正打算抽刀斷其指以截取之一剎那,指環竟脫滑而出,乃與同伍兵士棄她與諸婦屍首於瓦礫沙發床堆中,嘗試舉火焚燒,但天霾物潮,火苗隨點隨滅,遂倉皇轉移他去。女子因僥倖逃過一劫,以生死原委愬告途中遭遇之行人,傳遍全世界。
車臣位在裏海和黑海之間內陸,高加索山之北,面積約臺灣二倍,據說地下儲有石油與天然氣,原屬蘇聯成員一部份;史達林時代曾將車臣人民集體迫遷西伯利亞,赫魯雪夫當政始令返籍。蘇聯解體,車臣亦要求脫離俄羅斯獨立。十九世紀俄國人道主義者,小說家托爾斯泰少年時曾從戎戍邊於車臣一帶。又,舊中國涉外歷史有「車臣汗」,傳為鐵木眞發跡地,在蒙古與滿洲之間,和現代車臣國沒有關係。一說張騫通西域,曾到車臣,惟《漢書》無記載,存疑。
天雨路滑,出入小心。
-----
詩人利文祺賞析:
這首詩寫於2000年二月,而三月即將舉行總統大選。在這個時刻,台灣又成為中國文攻武嚇的目標。此時,東歐的車臣正在經歷第二次車臣戰爭,抵抗俄國的侵略。楊牧以車臣為台灣,俄國為中國的隱喻,在當時的政治場域亦可以看到。比如1999年十二月,江澤明和葉爾欽發表〈中俄聯合聲明〉,提示中俄在台灣與車臣的立場上為同一陣線,並反對分離主義與激進份子。兩千年春天,中國更發表白皮書〈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強調台灣為中國不可分割之部分,同時並以飛彈試射與部署來恫嚇台灣,企圖影響選情。
在這樣的政治氛圍,楊牧寫下了這首詩這首關於第二次車臣戰爭的詩。他想像一位游擊兵男孩,伏擊在首都果羅茲尼,此時他的姊姊已經到了山區,到時男孩伏擊完就過去會合。他想起過去在一次突擊中(或許是第一次車臣戰爭)前夕,姊姊摘下自己的指環為他戴上,以作為他的護身符,她說:「未來的戰士,祖國獨立的戰士。」而當他回來時候,他脫下指環歸還給姊姊,他說:「歸來了勇敢的戰士不再離開。」此時回憶停止,他回到現實看到一個俄國士兵,他立刻狙擊。打死這位士兵後,他想著該回到山區了。他離開時看到這位死去的士兵手上戴著姊姊的指環。他意識到姊姊已經死去,此時他的獨立意識更加堅定。
這首詩附上的〈家書〉展現了楊牧對於弱勢的關懷。我想特別著重於倒數第二段關於車臣的歷史,提示楊牧如何質疑中國和俄國給的大敘述。首先,楊牧將車臣的地理和台灣相比,以此建立他的比較論述。車臣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資源表明其對外國勢力的地緣戰略重要性。 流亡的歷史預示著尋求主權自治和對抗外部統治的必要性。 這些情況與台灣的情況極為相似。 在地理上,台灣處於第一太平洋島鏈,可防止中國擴張; 從經濟上來看,台灣資源豐富,特別在東南海域的島嶼,有開採資源的潛力; 歷史上,台灣曾被幾個外國政權殖民,如今卻受到一個更強大的鄰國的壓力。
其次,為避免意見過度傾斜於車臣,詩人以俄國的角度提出了另一種觀點。他以托爾斯泰為例,其見證了俄國發動戰爭,清洗高加索地區,並將其領土併入戰爭的過程。托爾斯泰批評了俄羅斯貴族的殘暴,虛偽和冷漠,並讚揚車臣人的英勇。儘管托爾斯泰描在他的小說中繪了為車臣人爭取自由和獨立的鬥爭,但當代的俄羅斯政界人士似乎無法理解托爾斯泰和關於車臣人性的教訓。 19世紀中葉的歷史事件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仍屢次發生。
最後,楊牧對中共的歷史敘述提出了挑戰。他質疑政權所支持的大敘述,認為中國歷史上的「車臣汗」與現實中的車臣毫無關係,張騫此次訪問的故事「存疑」。同樣地,中共建構了自己的民族神話,認為其領土疆域中包含「固有」的新疆、西藏、台灣、香港等地。然而事實是,「中國」的觀念是在清末發明的,其邊界在歷代中皆有變化。中國的大敘述是不可挑戰的,且展現了帝國凝視和絕對的權力。楊牧由本土、邊緣出發,聯合車臣,以另外一種敘述來挑戰和圍堵中國和俄國。在這首虛構但充滿張力的故事,台灣和車臣能以自己的聲音說話,說出自己對歷史和外來強權的本土理解。
---
設計:泱泱
圖源:https://pixabay.com/photos/bird-crow-dark-flying-raven-379296/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牧 #社會關懷 #失落的指環 #利文祺 #臺灣大學楊牧詩文研讀課程
故事 StoryStudio
說到二十世紀的哲學家,保羅.沙特和西蒙.波娃一定有所耳聞,但是,這兩位知名的學者,竟然有糾結一輩子的愛慾情仇?
波娃是蒙帕納斯女孩,她童年過得很苦,家庭被不名譽的破產擊垮,祖父入監服刑,母親的嫁妝再也拿不回來,而父親是個沒用的花花公子,連個正經工作都找不到。
靠著自身的努力,她成功進入巴黎大學,成為優異的哲學學生,並認識了已小有名氣的沙特。
沙特對她感興趣,把她帶進自己的圈子裡,並告訴她:「從現在起,由我來庇護妳。」
雖然這是事實,但從學術方面來說,她的能力比沙特強太多了!當時在在哲學學位考上,她幾乎是一開始就打敗沙特,考官喬治.戴維與尚.瓦爾都認為她是更好的哲學家。
但這位才華洋溢又有主見的女人,還是成了沙特的奴隸。幾乎是從他們初次見面,她的成年生活就被占滿了,直到他過世為止。
她擔任他的情婦、代理妻子、廚師跟經理,女保鏢與護士,卻在他的一生當中,沒有任何一刻獲得合法或財務上的地位。
就一切本質而言,沙特對她並沒有比盧梭對泰蕾茲更好。實際上更糟,因為沙特花名在外。
文學史上,男人剝削女人到這麼糟糕的案例很少見。而沙特更特別,因為波娃是終身的女權主義者。
1949 年,她寫出了現代女權主義的第一部宣言,《第二性》,在全世界都極為暢銷。開篇便說「女人不是天生就是女人,而是後天塑造的」,這是刻意回應盧梭《社會契約論》的開頭。
事實上,波娃是女權運動的先驅,也理當是女權運動最初的領導者,但她自己的人生,卻每一件事都背叛了她自己的主張。
而沙特呢?
他是六○年代所謂的「男性沙文主義」的原型,想在成年生活裡重新創造兒時的「天堂」,總是在香閨裡,被一群愛慕的女人環繞。
他想要自己完全自由,並且「最重要的是,我渴望主張占有女人的自由」。
女人對他來說不是人,而是戰利品,能繫在他的半人馬腰帶上,而他企圖以偽善的面紗,試著捍衛與合理化他的「征服」手段。
沙特第一次引誘波娃時,就說明了他自己的性愛哲學。他坦言渴望和許多女人睡覺,信條是「閱人無數、一夫多妻與公開透明」。
在大學裡,有個朋友提到她的名字在法文中唸起來很像「海狸」。對沙特來說,她一直都是「海狸」或「您」,從來就不是「妳」。
偶爾會有人覺得沙特把她當成一種比較高等、受過訓練的動物,他有一個策略是「主張」他「對女人們的自由」,他寫道:「海狸接受並保有自由。」
他跟她說,情欲有兩種:「必要的愛」與「偶然的愛」。後者不重要,因為他所給予的愛是「外圍的」,跟他維持的關係不會超過「兩年的出租期」。
他對她的愛則是永遠的,「必要」的那一種,而她就是「中心的」。
當然她也能追求相同的策略,只要沙特始終是她的「中心」、她的「必要之愛」,她就能擁有很多「外圍」,但是雙方都得「公開透明」。
說到底,這不過是身為天之驕子的知識分子,對性愛玩「開誠」遊戲的另一種說詞罷了。
公開透明的策略,一如所料,最終只帶來更多層層卑劣的隱瞞。她試著實踐,大部分看起來是嘗試性的,或不是認真的,但沙特對她在外的戀愛消息漠不關心,這顯然令她感到痛苦。
不過,提出公開透明的沙特,顯然執行的還算徹底,畢竟他持續以對話或寫信知會波娃他交了新女友。
例如:「這是我第一次睡了一個髮色深褐的女人⋯⋯體味很重,毛髮怪異,背上有少量的黑毛,但身體潔白⋯⋯舌頭像卡祖笛(kazoo)般不停地展開,直伸向我的扁桃腺。」
當沙特 1933 年人在柏林時,波娃短暫地與他會合,他告訴她的頭一件事,便是擄獲一個新情婦,瑪麗.維爾(Marie Ville)。
沒有任何位處「中心」的女人,會希望知道這麼「公開透明」的內容,波娃顯然對他們的生活方式感到格格不入,她從未心平氣和地接受沙特的情婦們,更何況這些情婦還包含了她的學生—歐爾佳.柯薩基維奇!
任何覺得自己的愛人處於「宇宙最中心」的女人,都沒有堅定的立場去阻撓沙特偏離軌道,波娃的做法是透過參與,試著掌控他們。
這三方──沙特、波娃與女孩(多半是學生,不是他的學生就是她的學生)形成三角關係,而波娃負責監督。
他們經常利用「收養」的形式,到一九四○年代初期,沙特已經變得以誘姦自己的女學生而臭名遠播。
可悲的是,當波娃教了更多適合的女孩,就有更多受害者變成了她的學生,確切來說,波娃當時幾乎是擔任「老鴇」的角色了!
當中有一位是俄國流亡者的女兒娜塔莉,是波娃在戰爭期間於帕西的莫里哀中學教書時最優異的學生。
1943 年,娜塔莉的父母正式對波娃提起訴訟,告她誘拐未成年人,是會被判入監服刑的嚴重刑事罪名。雖然後來共同的友人居中調停,最終撤銷了告訴,但波娃被禁止進入大學,並被吊銷了終身教職,餘生不得在法國任何地方教書。
她在不想失去愛情的渴望裡,努力建立自己跟這些女孩們的親密關係,然而最終仍事與願違。
#哲學家 #沙特 #波娃 #西蒙波娃 #巴黎大學 #學者 #教授 #海狸 #愛情 #誘姦
📖歡迎至網站閱讀【#保羅約翰遜:哲學渣男與海狸:沙特與西蒙波娃,糾結一輩子的愛慾情仇】完整文章!
隨身帶著書
OSSO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
以輕鬆的口語筆調介紹歐美近代歷史,
適合國高中生閱讀,或想無負擔看本歷史書的成人。
書中章節分成兩部份:
-
第一部: 有趣的歷史片段
像是撲克牌中四個老K國王所對應的歷史人物、
哈布斯堡家族如何透過聯姻征服歐洲、
騎士精神與女士優先的真相等等。
書中使用了大量網路流行語,讀起來很活潑,
但稍微用過頭了,有點為用而用的惱人感
(難道我已變成嚴肅的大人了😐)。
如果喜歡看這類課堂上不教的歷史,
也推薦#噓你沒聽說的世界史,內容豐富,
筆調也很風趣。
-
第二部: 主題聚焦在衝突與戰爭。
近代歷史中的大型衝突,
導火線包含種族、宗教、社會制度價值觀。
除了簡潔明瞭地講解時空背景與對立原因,
也提醒讀者當中的犧牲與人性掙扎。
書中提到的衝突,多數持續延伸至現代,
甚至目前也仍處於難以化解的狀態。
或許瓦解對立更多需要的是政治高層的努力,
但一般人如我們,以多元角度去同理背後的苦難,
也仍是有意義的。
#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 #平安文化
#歷史書 #歐美歷史 #近代史
#閱讀 #閱讀紀錄 #閱讀日常 #閱讀筆記
王昱翔®不小王子
書名 #絲綢之路
作者 #PeterFrankopan
出版社 #聯經
.
人們實際上在為和平的未來做計畫的時候,常常是既堅韌又務實的。(頁126)
.
絲綢之路這個題目在這三年前是一個復活了的名詞,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的計劃,希望可以重新串連全世界。那一年大四吧,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什麼國家又獲得了巨額投資,而是在一場創業家的聚會上,一位賣食品器械的老董說,為了更順暢的貨品運輸,一條串連歐亞的鐵路,統一了軌道尺寸。看似輕而易舉,但老董接著說,為什麼過去的鐵路軌道尺寸會不一樣呢?
.
因為害怕戰爭。
.
如果軌道尺寸一樣,那別國的火車就可以很輕易開進來,戰爭人員、物資的運輸也相當容易。
.
這段話一直迴盪在閱讀這本書裡,絲綢之路就是“串連世界”的概念,不止古代的人們追求,到了現代依然如此。串連也是多方面的,除了貿易,也有戰爭。人們渴望利益,從香料、絲綢到石油,還有奴隸、知識和信仰。
.
這條路的歷史是如此血淋淋的教訓,因為它從歷史的角度給了我們面對未來的經歷。十字架追尋天堂的路變成了來自地獄的足跡,而黑死病地獄的終點卻是文化的救贖。
.
文明的挑戰只會延伸。
.
說到這本書,當初會買是因為看到它大圖精美,想說這種書必須支持一下,而且之前看過他完整版的介紹,拿來以後當作小朋友的讀物也不錯。
.
但還好給小朋友讀之前有先檢核一下,有些內容作者直白的話說著複雜的意義,像是黑死病那段說著災難性的傳播的解方,就是染病的存活率幾乎為零,意味著一旦人口變得稀疏,傳染率就會快速下降,因為沒有人能夠活著攜帶病菌;還有說到貿易能帶來巨大的回報,但是征服可能會帶來更多。
.
但這本書這樣直白的語言,反而給了讀者很直接的問題去思考,像是美國作為自由的代言人,卻自由嗎?之間的落差又是為何?如果是跟小朋友導讀的時候,到這段他們問道,上一段兩個問題對不對的時候,該怎麼跟他們解釋和該怎麼說服自己?
.
反正我是很喜歡讀著這類型的書想著問題,讓我們去思考當下的環境以及變化,不能說可以賺更多的錢,但當別人還執著趨勢的時候,可以比較心平靜氣的看著“灰犀牛”或是“黑天鵝”。
#閱讀 #翔武紀 #讀書 #記錄 #繪本 #book #read
Jying Chang
#purrreads
Susan Sontag《疾病的隱喻》
「內心深處所恐懼的各種東西(腐敗、腐化、污染、反常、虛弱)全部與疾病劃上了等號。疾病本身變成了隱喻。」
從肺結核到癌症、愛滋病,桑塔格在古典文學與當代社會對疾病的凝視中找尋隱喻的所在。寫於1978年,但正如社會的一種修辭手法,在2020年讀來依然適用。
我曾參與一位專精兩岸關係的美籍學者之博士論文研究。在今年年初疫情爆發時,他有幸在台灣不需回美國,我問他對於 COVID-19 被稱呼為武漢肺炎或是 Chinese Virus 的看法。他認為 Chinese Virus 確實是歧視說法,病源地命名的邏輯(如德國麻疹、日本腦炎)在這案例中並不適用;因為英文中的 Virus 語義本身即帶貶義,暗示著散播的瘟疫。這樣的隱喻被特定政治光譜所用當然帶著歧視。我更進一步思索,便想到過去我不斷陳述以「文化上的他者」將他人拒斥、邊緣、異化的過程,同樣可用此案例中。爾後我停止使用任何一種背後帶有歧視色彩的字眼來稱呼此流行病症,基於我自己的價值觀堅守,也就是所謂對於異化「他者」所做出的反抗。
「在對疾病的想像與對異邦的想像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繫。它或許就隱藏在有關邪惡的概念中,及不合時宜地把邪惡與非我族類、異族等同起來。污染者都是邪惡的...被判定為邪惡的人總是被視為或至少可能被視為污染源。」
過去的肺結核被視為帶有藝術與高貴氣質的象徵,延伸至文學與藝術脈絡當中,這樣的隱喻可以說是純粹浪漫及無知的註解;而然將之與其他病症相較,例如痲瘋病患抑或傷害顏面的瘡瘤比較起來,後者卻不公平地被視為「不潔」、「受詛咒」。這或多或少說明了觀看美學的霸權如何影響社會意識,同時也指出在宗教、價值觀影響下,「疾病」並非無緣無故、而是受報應或是罪過,甚或祖上輪迴的視角。希臘神話、基督教、拉丁美洲以及亞洲等都有類似的隱喻。直至十九世紀,發展成「意志顯示自身為有機體」的論調,意味著身體是戰場,而意志是征服戰場的將軍。
有趣的是我們至今對待病症都依然使用行軍式與宗教式的字眼,「攻克」、「征服」、「戰勝」、「懲罰」、「報應」等,這樣的懲戒性甚而過之。
如此斷定人格可以誘發疾病的看法,在二十一世紀依然沒有過時,即便無科學證據,所謂的正向產業以邪教之姿席捲人心與榨乾荷包,讓預防醫療成為資本主義新寵,在 Barbara Ehrenreich 的《失控的正向思考》與《老到可以死》中都有多番著墨。
身心二元論在柏拉圖提出後至今歷久不衰,我們異化自己的身體如同異化自己的性格;過去我不斷強調,健康成為人格健全與美德這樣的單向度思維,不僅讓人無法理解現實,也無法理解其背後帶有的社會性意義。
「疾病常常被用作隱喻,來使社會腐敗或不公正的指控顯得活靈活現。傳統的疾病隱喻主要是一種表達憤怒的方式;與現代隱喻相比,他們相對來說缺乏內容。」
但我認為近年的極右翼大起與民族主義對他者的非人性化,再度重現所謂表達憤怒的方式,且在監控資本主義的演算法下失去溝通空間;每個人都看不清眼前的世界、社會失去基礎共識,只讓對立者更加深彼此以疾病互相貼標籤的醜化與污名,以試圖合理化自己狹隘的正義。
文末的愛滋疾病如此、精神疾病在現代也背負如此罪名。我們呼籲「重建健康的社會」背後帶著反特定政治/弱勢/政權/民族等的色彩,同時也是對一種新的政治秩序、強勢秩序的祈求,充滿了宗教式的佈道、非理性的妄然。
台灣對精神病患的污名標籤與對死刑的崇拜即是極為明顯的例子,我們渴望解決的是人,而非問題;我們拒絕承認社會安全網出了破洞,反而將疾病視為秩序的敵人。在此前提之下,人類自然地崇拜武力槍械、或是某種強硬法條,這樣強烈的「正義之火」蔓延溝通的可能性,也將人類互相隔離。
「該隱喻提供了一種看待疾病的方式,及把那些特別可怕的疾病看作是外來的『他者』,像現代戰爭中的敵人一樣;把疾病妖魔化到把錯誤歸咎於患者是一無可避免的轉變,無論病人是否被想成受害者。犧牲品意味者無知。而無知,以支配一切人際關係詞彙的那種無情邏輯來看,意味著犯罪。」
不論透過販賣恐懼與謬論並由此牟取暴利的正向激勵產業,抑或對疾病的社會污名化,疾病的隱喻實然在社會中蔓延滋長。
在日常語彙的來回攻防,我們必須記住觀看的視域,確認自我論述的疆野,反抗可能支配我們的非理性。疾病畢竟不是受難的史詩、也非感傷文學的養分,亦不是身心二元論的受益者,更絕非激勵產業的搖錢樹。疾病本身的存在如同卡繆荒謬哲學中對於生死意義的命題,相關性不等於必然性。
如此單純的意象,讓意志還給意志、身體還給身體;
而戰爭、暴力與歧視,都還給其製造者的無情。
題外話,將瘟疫作為象徵而非隱喻並做出美學嘗試,以呼籲道德或哲學辯證的,對我來說以卡繆最為詩意。可惜在日常中將疾病隱喻投射在他者身上的人,讀《鼠疫》時卻只從字面上理解敘事,這點至今我依然無法認同。
#SusanSontag #蘇珊桑塔格 #疾病的隱喻 #麥田出版 #閱讀 #社會科學 #社會議題 #我們與惡的距離 #精神疾病 #肺結核 #COVID#瘟疫#愛滋病#讀書筆記#閱讀筆記 #心得 #閱讀日常 #書蟲 #讀後感 #讀書 #日常
Jying Chang
#purrreads
Barbara Ehrenreich《老到可以死》
「過去四十年,全球富裕人口間盛行的健康冠念,把健康和美德混為一談。」
我曾跟朋友說,「能夠選擇健康是一種階級。如果你看不懂這句話,代表你很可能是處在既得利益者的那一端。」
在這個消費欲望與自我美學綑綁在牢不可破的社會階級體系下,我們總是被各種觀念說服,其中過去這十幾年來最興盛的當然少不了所謂的預防醫學產業。我說他是產業,是因為這涵蓋更廣大的概念。對年邁長輩來說可能是許多藥丸與做不完的健康檢查,對年輕一輩來說則是健身與健康飲食的風行。
容我闡述健康是一種階級的概念。
你是白領,運氣好的話無須支付房租,有足夠的錢在日常消費娛樂,知識環境也讓你明白必須為健康打算。所以你花錢買水果、吃低GI、買健身房的課程與那些裝備。去健身房重點都不是你實際做了什麼,而是必須打卡炫耀自己的翹臀或任何一個鍛鍊過的軀體。試想在這樣的生活下,你的薪資水平必須到達什麼樣的程度才有辦法支撐此生活型態?然後再去比對台灣薪資的中位數。
當然也有人反駁,健康有更多型態演繹,例如省下健身房的錢去慢跑,這或許是一種更「有機」的方式;但別忘了時間成本也是階級要素之一,這種有機的運動型態,依然不離開某種知識階級的光環。
我並沒有要否定保持健康的好處,也無意否定保持健康。但只是想指出健康型態應是全然的個人選擇,涉及對待自己身體的方式與自我生活美學校正;並不應該被美化成一種「美德」。
而如今,將健康視為美德成功地讓自我軀體被完全物化,讓我們每個人都納入了被物化的場域中。
「對隸屬瀕危的白領階級男性與女性而言,身體變成自我呈現的一項重要元素,不只是尺寸和形狀,還有肩膀多方、肚子多扁,以及捲起袖子時精心雕塑的肌肉輪廓。健身,或為了健身投入的心血,很快對中產階級產生另一種功能——它成了一種便是信號,或稱作「階級提示」。」
消費資本主義希望你相信,追求健康的觀念將人從社會功能性與自然性中做出完美結合。嚴格來說,這個大型「資本遊戲場」渴望你相信這規則就是一種資本(不妨可以看看心理分析比對外貌體態健康的人與過重之人的應徵錄取率),在此規則下對健康的追求、對死亡的恐懼,又以巧妙而無可挽回的方式將人類與軀體變成物化的二元戰場,即是「意識」與「身體」的戰爭。
在此二元爭奪戰中,意識是神聖的、身體是怠惰的,我們像凱薩征服土地般馴服自己的身體;我們相信腦神經的「神經可塑性」因為這聽起來讓人覺得自己被賦予權力,「掌握自己的思緒」、「成為自我的主宰」,多少冥想應用程式於是賺飽了投資人的股利。
作者以生物學博士的背景直接否定了這樣的神話迷思。
事實上,身體並非由我們細胞所組成的聖地,而更像是一種隨意戰場。意味著,不論人們多麽費心雕塑身體、安排永遠做不完的健康檢查、吃那些其實都會隨著尿液被排出的補充物;你的身體、免疫系統與應該為你而戰的細胞們,都以無法被預測的方式隨機行事,甚至成為癌症細胞的打手,最終你還是會走向疾病與衰老,以及死亡。
二元論在此被打破。重建出另一種更模糊的、我們無法掌控的「自主」與「他者」。而這個他者就在你的身體中。
健康是一種個人投資的說法,即是將自我物化的資本主義觀看方式;將健康定義成炫耀式消費,也是一種迫於性慾本能的美學校正。我更傾向認為健康是一種自然與和諧的狀態,一種我透過非物理性的意識所投射出來的軀體狀態。也就是說,我掌控我想掌控的,而我同時也欣然接受那些我不能掌控的。
人們對健康的追求已達到一種對自我「不存在於世界上」的恐懼。這樣的恐懼讓我們無法思考一個「沒有我們存在的世界」,因此人們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各種器材或是裝備中尋找自己的存在主義。將此邏輯推導至現代由健身引發的一連串產業與其附加產品(那些煩死人的自拍照),我們該如何不去聯想這中間有著強烈的自戀型態,而這樣的自戀型態正是讓我們無法想像一個「沒有自己存在的世界」的原因。
「我們認為死亡是一件壞事,因為它讓這個宇宙失去了我。但如果我們認真想想,宇宙每年承受約五千五百萬獨特個體的死亡,倒是適應得還挺好的。」
回過頭來在我開篇所述,健康是一種階級。這階級沒有逃離為了鞏固自身利益(以自戀作為美學基礎)去審視生命中的可能價值(職場上與性慾上的優勢、對死亡的拖延)。
過去我總夢想著在27歲自殺,但顯然生活中的美學校正也讓我成為自己的共犯:於是我依然活在一個他人視健康為美德的階級中欣然接受自己流失的膠原蛋白與逐漸下垂的胸部,以一包菸做為又活過一天的犒賞,繼續在看到健身自拍照時用白眼訓練自己的眼球肌。
畢竟想像一個沒有我的世界對我來說並不困難,我從還很年輕時就已經幻想了十幾年。
而你看,這世界依然好好的,我也依然好好的,說到底,宇宙根本不太在乎你。
#BarbaraEhrenreich #老到可以死 #左岸文化 #閱讀 #社會科學 #生物 #哲學#讀書筆記#閱讀筆記#讀書筆記 #心得 #閱讀日常 #書蟲 #讀後感 #閱讀人 #好書分享 #booklover #bookworm #taiwan #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