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衛星數量精選內容在mobile01、PTT PC版、癮科技的網友經驗分享跟推薦
在熱度網列表中整理了包含太空衛星數量的熱門影片跟討論,有73篇Facebook的貼文內容,其中有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毒舌痞子的543日記、粘拔的幸福碎碎念、BBC News 中文(繁體)、方語昕等,共有478位網友參與留言討論,有3則IG的照片貼文,包含了有?了概 - 5 分鐘看懂重要事件等,同時還有4篇留言的反饋,另外還有YT影片共1個,裡面有科技島讀等創作者的影片,這些都會是網友討論與注意的太空衛星數量有關!另外還有關於太空衛星的相關影片還有太空衛星etf的各種內容以及太空衛星概念股的相關資訊這些都可以在這個太空衛星數量的列表清單中。
瀏覽更多網友們參與討論與知道的太空衛星數量是什麼內容吧: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文茜的世界周報》
【全球最大熱帶雨林,有「地球之肺」稱號的亞馬遜森林正遭遇有紀錄以來範圍最廣也最頻繁的火災。但今年並非遭遇乾旱,問題指向是人為的過度開發,今年初上任的巴西右翼總統波索納洛卻把矛頭指向環保團體,並以殖民心態回嗆全球多國的關切。直到法國、愛爾蘭拿貿易協議做為要脅,逼巴西政府積極處理,波索納洛才決定出動軍隊,但由於亞馬遜雨林占地比整個歐洲還要大,巴西也坦承,滅火恐力有未逮,危機能否及時化為轉機,仍在未定之天】
橫跨八國,佔地700萬平方公里,位於南美洲亞馬遜盆地的熱帶雨林,由於面積是全球雨林的一半,生物多樣性也最豐富,且每年可吸收多達20億噸的二氧化碳,替地球製造20%的氧氣,過去一直有著「地球之肺」的稱號,但隨著森林砍伐日益加劇,2005年亞馬遜又遭逢百年來最嚴重的乾旱,維繫地球生命的肺,正一天天地感到窒息。
(新聞旁白)_
亞馬遜(雨林)著火了,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今年以來已偵測到創紀錄的火災數量,超過72000起,烈焰吞沒了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大片區域,煙霧飄散得既遠又廣 它使天空變暗,甚至遠達起火地區南方兩千多公里處的聖保羅
這是史上頭一遭,巴西亞馬遜雨林以破紀錄的速度劇烈燃燒,幾乎每分鐘都足以摧毀掉,一個半足球場大小,根據巴西國家太空總署,最新發布的森林火災統計數據,截至今年一到八月,全巴西共發生了7萬2843起火災,相較於2018同期增長了83%,是自2013年有紀錄以來最高,同時自15號以來,衛星空照圖顯示,巴西共發生9507起火災,大部分也都位在亞馬遜流域,且霧霾蔓延到鄰國秘魯 波利維亞和巴拉圭,整個南美洲都難以倖免。
(波索納洛/巴西總統)
關於亞馬遜雨林的火災,我覺得它可能是由非政府組織「自導自演」,因為他們需要錢,所以刻意為巴西帶來問題
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率先把責任推給環保團體,波索納洛這位有著「巴西川普」稱號的右翼總統,自今年一月主政以來,便高舉發展經濟的旗幟,力主鬆綁環保法規大舉開墾雨林,並高調駁斥「環保重於一切」的論調,《衛報》報導 就算沒有這場森林大火,光是今年五月,巴西境內遭到砍伐的雨林面積,也高達739平方公里,換算下來,每分鐘就有兩座足球場大小的雨林消失,緊接著八月初《經濟學人》雜誌,也正式以封面故事點出亞馬遜雨林的危機,直言「巴西有能力拯救地球最大的森林」,「也可以摧毀它」,卻沒想到這麼快就迎來了這場致命野火。
(Paolo Brando/亞馬遜環境研究中心學者)
今年和之前最大的不同在於,去年亞馬遜火災的增加和乾旱有關,今年我們並沒有發生重大乾旱,但我們仍然看到火災大規模地增加,如果我們看到這個情況,最可能的原因在於,這些火災集中在少數幾個城市,正如我所言,10個城市幾乎占據了森林砍伐的50%,因為火災是森林過度砍伐的副產品,是消除所有生物質肥料的最後一步,我擔心的是隨著乾季的不斷延長,下個月會有更多乾燥的條件,這些乾旱嚴重的問題都可能導致森林大火,然後它可以燃燒蔓延數十萬公里,例如燃燒面積可能又擴大10%,是10倍或20倍柏林的大小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說法,亞馬遜雨林因其潮濕環境,歷史上相較於其他森林地帶,較少出現森林大火的嚴重天災,然而近期受到全球暖化,森林濫伐,乾旱及沙漠化的多重衝擊下,亞馬遜雨林大火確實越來越頻繁,再加上巴西和亞馬遜地區盛行的農業方式,向來是砍伐樹木後將其點燃,以便用於農業用途,新上任的波索納洛政府為鼓勵這種模式,還大幅削弱了環境部門對亞馬遜開發的控制權,英國媒體包括衛報及BBC報導稱,今年巴西對雨林管理上的罰款數量,比過去11年都要來得少,實地抽查雨林開發情況的次數也大跌七成。
(抗議民眾)
你要怎麼面對你的子孫
巧的是此刻正好是2019巴西氣候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國家齊聚一堂,針對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積極研擬因應對策,這位巴西環境部長卻幾乎要被噓聲淹沒,因為他在2016年才被揭發更改環保計畫地圖,圖利採礦公司而遭到定罪,對正在燃燒的亞馬遜雨林大火,拿不出任何辦法,卻有臉待在台上夸夸其詞。
(Manuel Pulgar Vidal/前祕魯環境部長)
我認為此刻在巴西舉辦氣候週會再好不過了,因為今天在全體會議開幕式上出現了,批評巴西環境部長的聲音,這也證明了三件事,第一我們沒有空間否認氣候變遷的存在,它被排除在討論之外,因為已經有如此強烈的氣候證據,證明否認是荒謬的,第二有這麼多公民來抗議,而且不只是今天,所有的孩子會在星期五罷工上街頭抗議,人們要求採取更多行動並告訴政治人物,你們沒有做好你們該做的工作,第三是承認我們正處於危機和緊急狀態
亞馬遜的開發熱潮從1970年代開始,有權有勢的外來地主陸續把整個森林剷平養牛 種大豆,整整半世紀,亞馬遜雨林被砍掉的樹,比歐洲殖民開始的450年還要來得多,粗估盜伐後留下的馬路多達17萬公里,讓以前到不了的森林,從此門戶洞開。
(國家地理雜誌編輯/史考特華勒斯)
他們到達很深的地方開始濫伐,一旦路成形,便成了侵占者的捷徑,包括地霸也跟著進來這個保護區開始罷占,我們過去數十年,已經看到這些在亞馬遜雨林發生
當年從巴西出口的大豆,有將近一半銷往歐盟,中國買進20%,牛肉則有34%和19%,分別被賣到歐盟及俄羅斯,至於木材整整一半是銷往美國,靠著出口為巴西賺來滿滿外匯,但短短數十年,巴西內部卻已有上百人,為了捍衛雨林慘遭地霸買兇殺害,卻仍前仆後繼,誰也沒想到,如今的亞馬遜雨林,竟是由政府雙手奉上給企業營利開發。
(Ricardo Galvao/巴西國家太空研究所前執行長)
在這個政府裡,很顯然存在明顯的,反對科學的意識形態,因此如果政府沒有採取強有力行動,來阻止森林濫加砍伐,我們預計在10到20年內,我們將走向難以挽救的不歸路
為了遏止巴西政府的一意孤行,挪威和德國已經先後停止對亞馬遜基金,提供數千萬美元的「保護津貼」,法國總統馬克洪第一時間推文稱「我們的家著火了」,「地球的肺每年替地球製造20%的氧氣」,「這將是一個國際的危機」,「即將登場的G7峰會應該一起討論關心」,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也說,自己「非常擔心亞馬遜雨林的野火」,「這是地球氣候的危機」,「我們承擔不了這個後果」,但此舉卻引發巴西總統波索納洛情緒性反彈,直言「我們正面對一場戰爭」,最新一期《時代雜誌》更點出,亞馬遜雨林大火燒出了,巴西新政府與歐洲間的緊張關係,包括法國及愛爾蘭都已明確表態,除非巴西採取具體措施阻止亞馬遜雨林繼續燃燒,否則將投票反對南方共同市場自貿協定的簽署。
(抗議民眾)
波索納洛下台
南美洲的民眾全站了出來,周五在利馬 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地,抗議聲浪遍地開花,逼得先前拿殖民主義為藉口,悍然拒絕外國勢力干預的巴西總統波索納洛,也不得不放軟身段,強調亞馬遜雨林比整個歐洲還要大,巴西要控制火勢恐力有未逮,但絕對會全力以赴。
(波索納洛/巴西總統)
我願意接受那些說法,並授權在法律與秩序的前提下,派出武裝部隊打擊那些正在進行非法活動的機構與人員,對保護環境做出努力,以控制該地區火勢的發展
一場世紀之火,映照出人類的貪婪與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的僵硬,危機能及時化為轉機嗎
中文字幕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7BqpvaSKM4
毒舌痞子的543日記
狂到爆表,居然是台灣人~~~~~
提要:
1.大概一萬多個字吧,文章跟照片可以分開閱讀,哪天心血來潮就會多寫一些。
2.軍方有熱像儀,每隔2小時巡邏一次,90%機率會被抓,但能撐多久?還有被逮到後的搜身程度跟拘留幾天則看運氣。
3.關鍵人物是那位懂英文又知道路的司機,但他記性不好,適時適量的美金有助於他恢復記憶。
4.合法參訪(賄賂)的方法也有,但需要從俄羅斯那頭疏通跟入境,一個人3000-5000歐不等。
5.這裡難度極高,需超強意志力及抗壓性,相信隊友、互相扶持。
6.俄羅斯軍隊沒有對空鳴槍這種規矩,被逮就雙手舉高,別試圖掙扎。
7.假如台灣人被逮,需要花很多時間解釋:為何國籍台灣,但護照卻有China,只要牽扯到China,都讓事情變得非常複雜。
8.有錢好辦事,花大錢則天下無難事。這趟旅程,同行的美國友人富蘭克林幫了不少忙。
-\-\-\-\-\-\-\-\-\-\-\-\-\-\-\-\-\-\-\-\-\-\-\-\-\-\-\-\-\-\-\-\-\-\-\-\-\-\-\-\-\-\-\-\-\-\-\-\-\-\-\-\-\-\-\-\-\-\-\-\-\-\-\-\-\-\-\-\-\-\
沉寂的暴風雪
哈薩克南部人煙稀少的沙漠地帶,有一塊占地6700平方公里的軍事禁區。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便是拜科努爾航太基地,早在上個世紀,它就是全世界最大的航太科技研究中心,目前由俄羅斯導彈部隊的官兵駐守。
拜科努爾是人類征服太空的起點,作為人類進軍宇宙的聖地,這裡有著震撼人心的過去。它曾創造過人類航太史上三項第一:1957年,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上了太空,震驚了全世界。1961年,它完成了將人類首次送入太空的壯舉。1963年,它將史上第一位女太空人送入太空。這三個第一奠定了拜科努爾在人類史上無法撼動的地位。1955年至今,從拜科努爾升空的各種類型航太機具及導彈超過1000個,經由它跨入宇宙遨遊的太空人超過150位,無論是從規模或是發射數量來看,都無愧於世界最大之盛名。
1991年蘇聯解體,拜科努爾遭逢巨變,俄羅斯不再是基地的主人,而獨立後的哈薩克政府則對這座看似風光威武的航太基地興致缺缺。原因不外乎:隨著華沙公約組織瓦解,蘇美雙方的軍備競賽,早已默默結束。再來~承接這如此燒錢揮霍的軍事單位,對於馬步都沒紮穩的新政府而言壓力頗大。
然而,愛面子的俄羅斯無意放棄這座聞名遐邇的航太基地。1993年哈俄兩國就共同使用拜科努爾達成共識,雙方簽署了備忘錄,哈薩克將此區租賃給俄羅斯使用,租期20年,俄羅斯每年給付1.15億美金,當作場地租借費用。2003年7月,俄羅斯與哈薩克再次簽署協議,繼續租賃拜科努爾航太基地50年。
1973年,蘇聯在拜科努爾開啟了暴風雪計畫(Buran),蘇聯政府希望能在最短時間內,打造一台能夠重複使用的航太載具,除了宣揚國威,更希望能對美方造成潛在性的軍事威脅。這蘇聯軍事史上最昂貴的航太計畫,共打造出五台正式的暴風雪號太空梭,八台測試機。但整個暴風雪計畫,僅只有一架次的太空梭離開地球,採無人控制飛行,繞行地球軌道兩周後,自動降落返航。1993年,因資金拮据加上蘇聯解體,想靠著暴風雪計畫制霸太空的夢想宣告終止。
暴風雪計畫沉寂至今26年,造價百億的太空梭四散各地,無人聞問,成了最昂貴的廢棄物。但在拜科努爾航太基地,仍藏有兩台廢棄的暴風雪號,26年來原封不動的停在機棚裡。2015年,一位俄羅斯攝影師曝光了機棚內的照片,頓時,此處成了廢墟攝影的終極目標,廢墟客有生之年一定要前往朝聖的麥加聖地。
我在九月時的義大利之旅,順道與幾位歐洲拍廢墟的攝影師見了面,一同討論前往拜科努爾的事宜,我們一行五位成員(包括我老婆),預計明年的九月成行。但局勢變動往往出乎意料,隨著各國通訊產業崛起,越來越多的衛星需要送上太空,頻率已經高到一個月要發射兩次航太載具。換言之,拜科努爾航太基地變得非常的繁忙,相對上軍備維安都會升級,成功潛入的機率則會更低,最近的消息是一組法國人跟一組挪威youtuber,兩隊人馬都在第一天就買單出場。尤其是法國人進機棚不到一小時就被活捉的風聲,在歐洲廢墟界傳開,該說法國人天性浪漫還是蠢法國隊伍進了機棚之後,沒人警戒、沒人搶制高點,一群人居然先在太空梭旁開香檳慶祝,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討論結果不了了之,各自回歸到工作岡位及家庭後,一切回到現實,但太空梭仍在我腦海裡的軌道繞行運轉,揮之不去。10月的某一天,小史傳了訊息給我,他說同事跟他換班,他多了一個禮拜的假期不知如何是好,我則好意邀請他來台灣拍攝廢墟,我可以帶著他跑。不知是誰先提到那個關鍵字Space shuttle(太空梭),我倆的小宇宙再次爆發,而且炸到破表。我嗆了他一句:You go I follow .距離不到40天的時間,別說機票都還沒訂,我們連如何穿越沙漠的路線都還沒摸出來。更何況11月的拜科努爾沙漠,夜間的平均氣溫是-12~-22度之間,我們需要高機能性的衣物及裝備,不然死在沙漠裡根本無人得知。
雙方都在等對方開口放棄,但率先發難的是我,10月21號時,我傳了訊息提到機票跟邀請函搞定,只剩沙漠的座標及路線圖,而小史聽聞我機票買了,隔天他也回覆說機票訂了。
我們倆剩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準備及調整體能,小史年輕時是跑三鐵的,不菸不酒,是個連咖啡跟含糖飲料都不喝的人,非常自律,感覺他隨時可以進入備戰狀態。而我吃了一個月的水煮餐來調整體脂,搞得自己生不如死。
因為轉機時間還有台籍旅客必須申報流動戶口的關係,我提早兩天到達哈薩克,順便採買食品及瓦斯罐,並連絡好把我們送到拜科努爾航太基地邊界的司機(他是全村唯一聽得懂英文的)。24號中午左右,我和小史碰面,再次討論計畫。我們問了幾位當地人,關於基地裏頭哨點及裝甲車巡邏的時間,但根本沒人聽得懂英文。好吧~只好請司機出馬充當翻譯,但也聽不出個所以然。在無法確認基地裏頭維安的狀況下,我倆只能硬幹,要是被發現了,希望軍方不要真的開槍才好。
我在邊界處的村落看見不少驢子,似乎是這裡的主力運輸工具。我把司機拉過來,叫司機翻譯我強烈想購買一頭驢子的企圖心。問了驢子的價錢,折合台幣約4000元,也不知是貴還不貴,但有驢子可以馱貨,我倆可以走得非常輕鬆。這傢伙長得實在有夠醜,見人就吐口水,我懷疑老闆要賣的這隻是輕度智障,我試著跟牠溝通,但根本拉不動,可能新車需要一點磨合期。小史看不下去,很嚴肅的否決買驢子這檔事,他說等我們進到機棚內後,留在外頭的驢子一定會凍死變成標本,基於人道考量及太招搖的前提,我的小毛驢計畫宣告終止。
司機的房車要開進沙漠,實在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把我們送到基地邊界的廢棄碉堡,他深怕引來追兵,頭也不回立馬疾駛而去。現在我們已經在俄羅斯的領土內,而唯一可以帶我們離開的救兵三天後才會出現。我倆走在路徑上等著夜晚來臨,還沒開始就已經領教到這片沙漠的可怕之處,天色漸暗,氣溫以每小時降一度的速度往下探底,我採買的飲用水已經開始結霜,我告訴小史先把瓶蓋打開,每罐都喝一口,不然結凍後的寶特瓶可能會炸開。
由於這裡是航太科技的軍事區域,電子訊號都會被屏蔽,我想也沒人笨到會在這裡把手機打開定位,那等於告訴塔台的警戒雷達我現在站在這裡,快點來抓我。我用最傳統的方式,畫了紙本地圖用指北針來導航,我把路線切分成七個檢查點,避開車軌明顯的道路(那有可能是車巡的路線),迂迴繞過疑似哨點及有在使用的建築物,把51公里分成七等分來完成,預計在5點天亮前可以進到停機棚。
我們一路上都走得非常小心,我實在想不出方法可以掩蓋掉我們在雪地及沙地上的足跡,只希望要是有巡邏車經過,車燈可千萬別照到我們的腳印。這路程長到不可思議,似乎永無止盡。我和小史沒啥說話,彼此都專注在周遭瞬間的燈光及不自然的聲響,因為那有可能是巡邏車。
抵達第三個檢查點,溫度是-17度,寒冷的沙漠已經吃掉我大半的體能,但地圖上的路徑顯示我們才走了不到20公里。整路上找不到一個封閉的掩體,後來遇到一個被炸開的廢棄碉堡,我們決定生火煮點熱飲,但我倆背包裡的礦泉水已經全數結冰。我告訴小史:要是我陣亡了怎辦小史回答我:Yes . You will ,but not today。我倆靜靜地坐著啜飲著熱茶,小史忽然開口:這裡好安靜,我們需要一支小提琴,這個梗實在爛到爆,我冷冷地回答:這很難笑........
我們以每小時5公里的速度前進,寒風刺骨、舉步維艱,我緊盯著手心的指北針及地圖,這一望無際的沙漠在夜裡更讓人心生畏懼。走在沙地上時,我心想:還好聯合國已經頒布渥太華公約,要是這裡佈滿地雷,我倆可能撐不到半小時就被炸飛。凌晨兩點左右,我本能的回頭一望,發現有燈光在我身後,是巡邏的裝甲車!我連忙叫住走在前方的小史。接著~我們開始狂奔找掩蔽,幸好裝甲車並未朝我們的方向開過來,那探照燈掃過來的同時,我差點尿在褲子上。
天將破曉,停機棚終於出現在我們的視線內,這是終點前最後的4公里。此時我倆需要賭一把,冒著被瞭望塔發現的風險切西瓜走捷徑,可以省下一個小時。這一區完全沒有掩蔽物,但瞭望塔的守衛似乎也沒有打探照燈的意思。小史最愛掛在嘴邊的那一句:Carzy Wu !!他老覺得我是個城府很深又瘋狂的人,那我們就用最瘋狂的方式,”切中路過去”。
超級低溫加上一路上都沒有休息,我的大腿不堪負荷,痛到快暈倒,很明顯拖累隊友。小史很夠義氣,揹起我的重裝備走了約三公里。通過瞭望塔後,再翻過兩層鐵網,終於到了機棚。我們在距離機棚約150公尺的廢棄建築停下來,詭異的是機棚內部居然有燈光,我倆討論的結果是這一定是巡邏的軍隊,拍廢墟的人馬不敢這麼囂張。
已經是早上五點多,我們極需要睡眠及熱食,以及一個可以棲身的掩體讓我們休息。我們放棄進機棚,決定先前往到1公里外的建築物去,這是此行的另一個目標:能量火箭基地(Энергия)。
火箭基地的門窗全部焊死,只留下一道門鎖給巡邏軍隊進出,我們爬了約兩樓高的窗戶進到火箭基地,找到一個庫房攤開睡袋準備休息。在零下17度睡覺,已經不是冷不冷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生命危險的顧慮,除了睡袋外,我還捆了兩層錫箔紙,把自己弄成紙包雞,但那地板還是冷到靠北。
我們睡了兩個小時,但我們都知道彼此沒睡好,因為鋪了錫箔紙的關係,冷到發抖的聲音其實很明顯,但躺著對雙腿還是有些幫助。起床時點開頭燈發現,睡袋跟錫箔紙因為口鼻呼吸的水氣結成冰,打了哈欠嘴唇也裂開,那畫面真的很狼狽。
微弱光線中的火箭基地,宛如踏進魔戒電影裡矮人的地底神殿,挑高的廠房氣勢雄偉,抬頭仰望,火箭如同泰坦巨像般睥睨著眼前的人類,站在推進器底下的我們顯得如此渺小。組裝好的能量火箭高約70公尺,裝滿燃料後重達2400噸,當年的蘇聯急需要這顆推進火箭問世,用來與美國阿波羅計畫中的農神5號相抗衡。這顆廢棄的能量火箭原本打算載著暴風雪號升空,抵抗地心引力並穿越各個氣層,將太空梭送上地球軌道,功成身退後墜地,再由軍方回收。但隨著暴風雪計畫停擺,碩大無比的能量火箭再也沒有機會和暴風雪號合體,漸漸被世人遺忘,塵封於此。
這趟旅程準備的相機是M43系統旗艦機種EM1X,而這次所有的照片都是JPG檔案直出,完全無修圖(其實是我的電腦跑不動EM1X的RAW檔)。
在這種極端氣候之下,EM1X的功能完全不受影響,即便是白天時基地內室溫僅僅只有-15度,電池完全沒有衰退的跡象。雖然相機頭好壯壯,但我那打算用完即丟的便宜腳架卻因為熱脹冷縮變得軟腳,由於隨時要躲藏,我捨棄腳架全靠手持拍攝,這EM1X的防手震功能完全提升到另一個境界,不管是手持3秒5秒10秒,通通不是問題。
正當我們仰望著能量火箭,互道恭喜之際,我看到手電筒的燈光朝著我們過來。我倆抱著相機躲進火箭推進器的下方,但我們的背包還留在原地,俄羅斯軍人距離我們5公尺不到,而小史的背包是螢光黃色,連蕭煌奇都看得見,他發現我們的背包後,居然沒有拿走,而是先在一樓晃了一圈後,接著上樓搜索。
躲了五分鐘後,我倆連忙拿回背包,躲到樓梯轉角下,我們納悶為何他不拿走我們的行李,這詭異事情至今還是想不透,也許他知道我們無處可逃。小史說:反正我們遲早會被逮,那就直接分頭拍吧。
待續,下一篇,我們即將遭遇駐軍。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0725華爾街日報
*【中國要求美國關閉成都總領館,以反制華盛頓關閉休士頓總領館】
隨著中國關閉駐休士頓總領事館的最後期限臨近,北京方面發起了反擊,這是急劇下滑的美中關係遭遇的最新打擊,最近兩國關係經歷了一系列幾乎每天都會發生的打擊。
https://cn.wsj.com/…/%E4%B8%AD%E5%9C%8B%E8%A6%81%E6%B1%82%E…
*【中美緊張局勢再升級,美國為中國的外交反制措施做準備】
在華盛頓下令突然關閉中國駐休士頓總領事館之後,美國國務院正為北京方面可能關閉一個或多個美國駐華使領館的情況做準備。
https://cn.wsj.com/…/%E4%B8%AD%E7%BE%8E%E7%B7%8A%E5%BC%B5%E…
*【中國支持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中國加強對香港的控制促使一些西方人士預測,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日子不多了。不過,北京方面正押注這個前英國殖民地將成長為一個更大、更繁榮的中國企業融資中心。
https://cn.wsj.com/…/%E4%B8%AD%E5%9C%8B%E6%94%AF%E6%8C%81%E…
*【蓬佩奧呼籲中國人民改變中共】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解釋川普政府如何全力回應強勢中國的演講中,呼籲盟國和中國人民與美國攜手合作,改變中共的做法。
https://cn.wsj.com/…/%E7%BE%8E%E5%9C%8B%E5%9C%8B%E5%8B%99%E…
*【美國首申失業救濟人數回升,因重啟計劃中斷】
美國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近四個月來首次上升,因為一些州因新冠疫情取消了重啟經濟的計劃。
https://cn.wsj.com/…/%E7%BE%8E%E5%9C%8B%E9%A6%96%E7%94%B3%E…
*【美國ICE稱秋季課程完全線上授課的國際新生不得入境美國】
美國移民海關執法局表示,如果國際新生的課程將完全在線上授課,他們將不得入境美國。
https://cn.wsj.com/…/%E7%BE%8E%E5%9C%8Bice%E7%A8%B1%E7%A7%8…
*【全球新冠病例數超1,550萬例,死亡數升至633,656例】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的數據,周五全球新冠確診病例數突破1,550萬例,死亡人數升至633,656人。
https://cn.wsj.com/…/%E5%85%A8%E7%90%83%E6%96%B0%E5%86%A0%E…
*【美國官員稱俄羅斯試驗反衛星武器】
美國太空司令部周四表示,俄羅斯在本月早些時候進行了一次不同尋常的反衛星試驗,引發了有關俄羅斯正在致力於提高其攻擊美國空間系統之能力的擔憂。
https://cn.wsj.com/…/%E7%BE%8E%E5%9C%8B%E5%AE%98%E5%93%A1%E…
*【特斯拉啟動新廠建設準備工作,旨在擴大生產】
穆斯克建造特斯拉第四家車輛組裝廠的計劃表明,他重塑這家電動車生產商的舉措進入了下一個階段。穆斯克希望能夠迅速提高特斯拉電動車的年銷量,與全球車企展開競爭。
https://cn.wsj.com/…/%E7%89%B9%E6%96%AF%E6%8B%89%E5%95%9F%E…
*【空中客車同意修改與法國和西班牙的合同,以結束WTO爭端及美國所征關稅】
空中客車已與西班牙和法國政府達成協議,將修改一些合同,以停止在世界貿易組織的長期爭端,並終結美國徵收的關稅。
https://cn.wsj.com/…/%E7%A9%BA%E4%B8%AD%E5%AE%A2%E8%BB%8A%E…
*【西南航空和美國航空進一步削減航班】
美國航空集團和美國西南航空表示,他們正在降低對航空旅行復甦的預期,因新冠病例不斷增加導致美國部分地區的預訂數量下降了多達80%。
https://cn.wsj.com/…/%E8%A5%BF%E5%8D%97%E8%88%AA%E7%A9%BA%E…
*【中國石油擬以380億美元向國家管網集團出售管道資產】
中國石油已同意向中國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出售一系列石油和天然氣管道和儲存設施,預期交易總對價約人民幣2,687億元,將以股權和現金形式支付。
https://cn.wsj.com/…/%E4%B8%AD%E5%9C%8B%E7%9F%B3%E6%B2%B9%E…
*【Twitter第二財季用戶數強勁增長,但收入和利潤雙雙下滑】
Twitter公布第二財季用戶數增長強勁,但受大流行病持續影響,眼下該公司正在應對廣告環境面臨的挑戰以及重大安全漏洞的影響。
https://cn.wsj.com/…/twitter%E7%AC%AC%E4%BA%8C%E8%B2%A1%E5%…
*【俄羅斯央行把關鍵利率從4.5%下調至4.25%】
俄羅斯央行周五將關鍵利率下調至新低,其背景是新冠病毒大流行將該國推入深度衰退,並迫使總統普丁於本周宣布將一項3,600億美元的旗艦型國家發展計劃推遲六年。
https://cn.wsj.com/…/%E4%BF%84%E7%BE%85%E6%96%AF%E5%A4%AE%E…
*【歐元區7月份綜合PMI升至25個月高位】
歐元區7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初值增幅高於預期。
https://cn.wsj.com/…/%E6%AD%90%E5%85%83%E5%8D%807%E6%9C%88%…
*【報導:下周一的科技公司CEO眾議院聽證會或被推遲】
美國四位最知名的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定於下周一在眾議院一小組作證,但最新報導稱,由於已故眾議員劉易斯在美國國會大廈接受弔唁的安排,這個備受期待的聽證會或被推遲。
https://cn.wsj.com/…/%E5%A0%B1%E5%B0%8E%EF%BC%9A%E4%B8%8B%E…
*【亞馬遜玩套路?先與初創公司談投資,再推出競爭性產品】
《華爾街日報》採訪了二十多位創業者、投資人和交易顧問,根據他們的說法,亞馬遜似乎利用其投資和交易過程來幫助自己研發競爭性產品。
https://cn.wsj.com/…/%E4%BA%9E%E9%A6%AC%E9%81%9C%E7%8E%A9%E…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建議各位都看一看..
提要:
1.大概一萬多個字吧,文章跟照片可以分開閱讀,哪天心血來潮就會多寫一些。
2.軍方有熱像儀,每隔2小時巡邏一次,90%機率會被抓,但能撐多久?還有被逮到後的搜身程度跟拘留幾天則看運氣。
3.關鍵人物是那位懂英文又知道路的司機,但他記性不好,適時適量的美金有助於他恢復記憶。
4.合法參訪(賄賂)的方法也有,但需要從俄羅斯那頭疏通跟入境,一個人3000-5000歐不等。
5.這裡難度極高,需超強意志力及抗壓性,相信隊友、互相扶持。
6.俄羅斯軍隊沒有對空鳴槍這種規矩,被逮就雙手舉高,別試圖掙扎。
7.假如台灣人被逮,需要花很多時間解釋:為何國籍台灣,但護照卻有China,只要牽扯到China,都讓事情變得非常複雜。
8.有錢好辦事,花大錢則天下無難事。這趟旅程,同行的美國友人富蘭克林幫了不少忙。
----------------------------------------------------------------------
沉寂的暴風雪
哈薩克南部人煙稀少的沙漠地帶,有一塊占地6700平方公里的軍事禁區。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便是拜科努爾航太基地,早在上個世紀,它就是全世界最大的航太科技研究中心,目前由俄羅斯導彈部隊的官兵駐守。
拜科努爾是人類征服太空的起點,作為人類進軍宇宙的聖地,這裡有著震撼人心的過去。它曾創造過人類航太史上三項第一:1957年,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上了太空,震驚了全世界。1961年,它完成了將人類首次送入太空的壯舉。1963年,它將史上第一位女太空人送入太空。這三個第一奠定了拜科努爾在人類史上無法撼動的地位。1955年至今,從拜科努爾升空的各種類型航太機具及導彈超過1000個,經由它跨入宇宙遨遊的太空人超過150位,無論是從規模或是發射數量來看,都無愧於世界最大之盛名。
1991年蘇聯解體,拜科努爾遭逢巨變,俄羅斯不再是基地的主人,而獨立後的哈薩克政府則對這座看似風光威武的航太基地興致缺缺。原因不外乎:隨著華沙公約組織瓦解,蘇美雙方的軍備競賽,早已默默結束。再來~承接這如此燒錢揮霍的軍事單位,對於馬步都沒紮穩的新政府而言壓力頗大。
然而,愛面子的俄羅斯無意放棄這座聞名遐邇的航太基地。1993年哈俄兩國就共同使用拜科努爾達成共識,雙方簽署了備忘錄,哈薩克將此區租賃給俄羅斯使用,租期20年,俄羅斯每年給付1.15億美金,當作場地租借費用。2003年7月,俄羅斯與哈薩克再次簽署協議,繼續租賃拜科努爾航太基地50年。
1973年,蘇聯在拜科努爾開啟了暴風雪計畫(Buran),蘇聯政府希望能在最短時間內,打造一台能夠重複使用的航太載具,除了宣揚國威,更希望能對美方造成潛在性的軍事威脅。這蘇聯軍事史上最昂貴的航太計畫,共打造出五台正式的暴風雪號太空梭,八台測試機。但整個暴風雪計畫,僅只有一架次的太空梭離開地球,採無人控制飛行,繞行地球軌道兩周後,自動降落返航。1993年,因資金拮据加上蘇聯解體,想靠著暴風雪計畫制霸太空的夢想宣告終止。
暴風雪計畫沉寂至今26年,造價百億的太空梭四散各地,無人聞問,成了最昂貴的廢棄物。但在拜科努爾航太基地,仍藏有兩台廢棄的暴風雪號,26年來原封不動的停在機棚裡。2015年,一位俄羅斯攝影師曝光了機棚內的照片,頓時,此處成了廢墟攝影的終極目標,廢墟客有生之年一定要前往朝聖的麥加聖地。
我在九月時的義大利之旅,順道與幾位歐洲拍廢墟的攝影師見了面,一同討論前往拜科努爾的事宜,我們一行五位成員(包括我老婆),預計明年的九月成行。但局勢變動往往出乎意料,隨著各國通訊產業崛起,越來越多的衛星需要送上太空,頻率已經高到一個月要發射兩次航太載具。換言之,拜科努爾航太基地變得非常的繁忙,相對上軍備維安都會升級,成功潛入的機率則會更低,最近的消息是一組法國人跟一組挪威youtuber,兩隊人馬都在第一天就買單出場。尤其是法國人進機棚不到一小時就被活捉的風聲,在歐洲廢墟界傳開,該說法國人天性浪漫還是蠢法國隊伍進了機棚之後,沒人警戒、沒人搶制高點,一群人居然先在太空梭旁開香檳慶祝,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討論結果不了了之,各自回歸到工作岡位及家庭後,一切回到現實,但太空梭仍在我腦海裡的軌道繞行運轉,揮之不去。10月的某一天,小史傳了訊息給我,他說同事跟他換班,他多了一個禮拜的假期不知如何是好,我則好意邀請他來台灣拍攝廢墟,我可以帶著他跑。不知是誰先提到那個關鍵字Space shuttle(太空梭),我倆的小宇宙再次爆發,而且炸到破表。我嗆了他一句:You go I follow .距離不到40天的時間,別說機票都還沒訂,我們連如何穿越沙漠的路線都還沒摸出來。更何況11月的拜科努爾沙漠,夜間的平均氣溫是-12~-22度之間,我們需要高機能性的衣物及裝備,不然死在沙漠裡根本無人得知。
雙方都在等對方開口放棄,但率先發難的是我,10月21號時,我傳了訊息提到機票跟邀請函搞定,只剩沙漠的座標及路線圖,而小史聽聞我機票買了,隔天他也回覆說機票訂了。
我們倆剩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準備及調整體能,小史年輕時是跑三鐵的,不菸不酒,是個連咖啡跟含糖飲料都不喝的人,非常自律,感覺他隨時可以進入備戰狀態。而我吃了一個月的水煮餐來調整體脂,搞得自己生不如死。
因為轉機時間還有台籍旅客必須申報流動戶口的關係,我提早兩天到達哈薩克,順便採買食品及瓦斯罐,並連絡好把我們送到拜科努爾航太基地邊界的司機(他是全村唯一聽得懂英文的)。24號中午左右,我和小史碰面,再次討論計畫。我們問了幾位當地人,關於基地裏頭哨點及裝甲車巡邏的時間,但根本沒人聽得懂英文。好吧~只好請司機出馬充當翻譯,但也聽不出個所以然。在無法確認基地裏頭維安的狀況下,我倆只能硬幹,要是被發現了,希望軍方不要真的開槍才好。
我在邊界處的村落看見不少驢子,似乎是這裡的主力運輸工具。我把司機拉過來,叫司機翻譯我強烈想購買一頭驢子的企圖心。問了驢子的價錢,折合台幣約4000元,也不知是貴還不貴,但有驢子可以馱貨,我倆可以走得非常輕鬆。這傢伙長得實在有夠醜,見人就吐口水,我懷疑老闆要賣的這隻是輕度智障,我試著跟牠溝通,但根本拉不動,可能新車需要一點磨合期。小史看不下去,很嚴肅的否決買驢子這檔事,他說等我們進到機棚內後,留在外頭的驢子一定會凍死變成標本,基於人道考量及太招搖的前提,我的小毛驢計畫宣告終止。
司機的房車要開進沙漠,實在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把我們送到基地邊界的廢棄碉堡,他深怕引來追兵,頭也不回立馬疾駛而去。現在我們已經在俄羅斯的領土內,而唯一可以帶我們離開的救兵三天後才會出現。我倆走在路徑上等著夜晚來臨,還沒開始就已經領教到這片沙漠的可怕之處,天色漸暗,氣溫以每小時降一度的速度往下探底,我採買的飲用水已經開始結霜,我告訴小史先把瓶蓋打開,每罐都喝一口,不然結凍後的寶特瓶可能會炸開。
由於這裡是航太科技的軍事區域,電子訊號都會被屏蔽,我想也沒人笨到會在這裡把手機打開定位,那等於告訴塔台的警戒雷達我現在站在這裡,快點來抓我。我用最傳統的方式,畫了紙本地圖用指北針來導航,我把路線切分成七個檢查點,避開車軌明顯的道路(那有可能是車巡的路線),迂迴繞過疑似哨點及有在使用的建築物,把51公里分成七等分來完成,預計在5點天亮前可以進到停機棚。
我們一路上都走得非常小心,我實在想不出方法可以掩蓋掉我們在雪地及沙地上的足跡,只希望要是有巡邏車經過,車燈可千萬別照到我們的腳印。這路程長到不可思議,似乎永無止盡。我和小史沒啥說話,彼此都專注在周遭瞬間的燈光及不自然的聲響,因為那有可能是巡邏車。
抵達第三個檢查點,溫度是-17度,寒冷的沙漠已經吃掉我大半的體能,但地圖上的路徑顯示我們才走了不到20公里。整路上找不到一個封閉的掩體,後來遇到一個被炸開的廢棄碉堡,我們決定生火煮點熱飲,但我倆背包裡的礦泉水已經全數結冰。我告訴小史:要是我陣亡了怎辦小史回答我:Yes . You will ,but not today。我倆靜靜地坐著啜飲著熱茶,小史忽然開口:這裡好安靜,我們需要一支小提琴,這個梗實在爛到爆,我冷冷地回答:這很難笑........
我們以每小時5公里的速度前進,寒風刺骨、舉步維艱,我緊盯著手心的指北針及地圖,這一望無際的沙漠在夜裡更讓人心生畏懼。走在沙地上時,我心想:還好聯合國已經頒布渥太華公約,要是這裡佈滿地雷,我倆可能撐不到半小時就被炸飛。凌晨兩點左右,我本能的回頭一望,發現有燈光在我身後,是巡邏的裝甲車!我連忙叫住走在前方的小史。接著~我們開始狂奔找掩蔽,幸好裝甲車並未朝我們的方向開過來,那探照燈掃過來的同時,我差點尿在褲子上。
天將破曉,停機棚終於出現在我們的視線內,這是終點前最後的4公里。此時我倆需要賭一把,冒著被瞭望塔發現的風險切西瓜走捷徑,可以省下一個小時。這一區完全沒有掩蔽物,但瞭望塔的守衛似乎也沒有打探照燈的意思。小史最愛掛在嘴邊的那一句:Carzy Wu !!他老覺得我是個城府很深又瘋狂的人,那我們就用最瘋狂的方式,”切中路過去”。
超級低溫加上一路上都沒有休息,我的大腿不堪負荷,痛到快暈倒,很明顯拖累隊友。小史很夠義氣,揹起我的重裝備走了約三公里。通過瞭望塔後,再翻過兩層鐵網,終於到了機棚。我們在距離機棚約150公尺的廢棄建築停下來,詭異的是機棚內部居然有燈光,我倆討論的結果是這一定是巡邏的軍隊,拍廢墟的人馬不敢這麼囂張。
已經是早上五點多,我們極需要睡眠及熱食,以及一個可以棲身的掩體讓我們休息。我們放棄進機棚,決定先前往到1公里外的建築物去,這是此行的另一個目標:能量火箭基地(Энергия)。
火箭基地的門窗全部焊死,只留下一道門鎖給巡邏軍隊進出,我們爬了約兩樓高的窗戶進到火箭基地,找到一個庫房攤開睡袋準備休息。在零下17度睡覺,已經不是冷不冷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生命危險的顧慮,除了睡袋外,我還捆了兩層錫箔紙,把自己弄成紙包雞,但那地板還是冷到靠北。
我們睡了兩個小時,但我們都知道彼此沒睡好,因為鋪了錫箔紙的關係,冷到發抖的聲音其實很明顯,但躺著對雙腿還是有些幫助。起床時點開頭燈發現,睡袋跟錫箔紙因為口鼻呼吸的水氣結成冰,打了哈欠嘴唇也裂開,那畫面真的很狼狽。
微弱光線中的火箭基地,宛如踏進魔戒電影裡矮人的地底神殿,挑高的廠房氣勢雄偉,抬頭仰望,火箭如同泰坦巨像般睥睨著眼前的人類,站在推進器底下的我們顯得如此渺小。組裝好的能量火箭高約70公尺,裝滿燃料後重達2400噸,當年的蘇聯急需要這顆推進火箭問世,用來與美國阿波羅計畫中的農神5號相抗衡。這顆廢棄的能量火箭原本打算載著暴風雪號升空,抵抗地心引力並穿越各個氣層,將太空梭送上地球軌道,功成身退後墜地,再由軍方回收。但隨著暴風雪計畫停擺,碩大無比的能量火箭再也沒有機會和暴風雪號合體,漸漸被世人遺忘,塵封於此。
這趟旅程準備的相機是M43系統旗艦機種EM1X,而這次所有的照片都是JPG檔案直出,完全無修圖(其實是我的電腦跑不動EM1X的RAW檔)。
在這種極端氣候之下,EM1X的功能完全不受影響,即便是白天時基地內室溫僅僅只有-15度,電池完全沒有衰退的跡象。雖然相機頭好壯壯,但我那打算用完即丟的便宜腳架卻因為熱脹冷縮變得軟腳,由於隨時要躲藏,我捨棄腳架全靠手持拍攝,這EM1X的防手震功能完全提升到另一個境界,不管是手持3秒5秒10秒,通通不是問題。
正當我們仰望著能量火箭,互道恭喜之際,我看到手電筒的燈光朝著我們過來。我倆抱著相機躲進火箭推進器的下方,但我們的背包還留在原地,俄羅斯軍人距離我們5公尺不到,而小史的背包是螢光黃色,連蕭煌奇都看得見,他發現我們的背包後,居然沒有拿走,而是先在一樓晃了一圈後,接著上樓搜索。
躲了五分鐘後,我倆連忙拿回背包,躲到樓梯轉角下,我們納悶為何他不拿走我們的行李,這詭異事情至今還是想不透,也許他知道我們無處可逃。小史說:反正我們遲早會被逮,那就直接分頭拍吧。
待續,下一篇,我們即將遭遇駐軍。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文茜的世界周報》野火肆虐,末日啟示錄啟動
【延燒四個月的澳洲野火,正逐漸演變成一個全球、跨國性的災難。不只霧霾在跨年前後已展開了它的全球旅行,英國科學家也確認了人為因素正促使全球暖化加速,當全球氣溫升高三度,澳洲野火將成為新常態,如今我們只是預先看到了那時候世界的模樣】
{內文}
深入濃煙密布的森林,像走進一條看不見盡頭的隧道,連燒四個月的澳洲野火,讓英國科學家Richard Betts憂心警告,當全球氣溫升高攝氏三度,澳洲野火恐將跨全年成為常態,如今的我們只是預先看到了那時世界的模樣。
(Richard Betts/埃克塞特大學氣候衝擊研究中心負責人)
我們知道澳洲(2019)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事實上,澳大利亞現在的溫度比工業化前的溫度高出攝氏1.4度,高出全球平均水準,陸地變暖超過全球平均水準,海洋變暖則更慢,致使澳洲暖化速度變得更快,這也是澳洲有記錄以來最乾旱的一年,我們很難看到澳大利亞降雨的長期信號,但去年確實是異常乾旱的一年
就在澳洲政府不斷試圖淡化,人為因素對氣候導致的衝擊後,多名長期研究氣候變遷的英國學者,日前將2013年後發表的57篇科學論文彙整,確認了當前全球的火災天氣,由於高溫 低濕 降雨少 外加強風的組合,拉高了發生頻率及嚴重性,這已導致年年發生的森林野火,擴大到約25%的地球植被表面,野火季時間也延長了20%,更重要的是,不只澳洲,從美國西部到加拿大 歐洲南部 北歐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 亞馬遜和西伯利亞都呈現出相同趨勢。
(David Attenborough/英國自然主義學家)
危機時刻已經到來,我們不能再如此輕率,正如我所說,澳洲東南部著火了,為什麼起火,因為地球溫度正在升高,那是一個重大的國際災難,而且如果有人說,喔, 這跟氣候一點關係都沒有,顯然是胡說八道
這個世界正因氣候災難,緊密連結成一個生命共同體,一份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公布最新的衛星觀測資料,提供了科學界最強有力的佐證,時間就在跨越2020的那天,野火霧霾從澳洲東南部延伸至太平洋,一路展開了它的全球旅行,先是來到紐西蘭,染紅了天際,隨後替南美智利的聖地牙哥帶來厚重的霧霾,一月八號之後,濃煙已經繞行了半個地球,且由於這些煙霧會飄入平流層,也就是17.7公里以外的高空,NASA分析推測,這些霧霾將從源頭傳播至少數千英里遠,全面衝擊各國的空氣品質及氣候型態。
(Omar Baddour/世界氣象組織科學家)
我們已經注意到,許多極端氣候,諸如熱浪和洪水會產生衝擊,乾旱這些旱災會對世界各地的人們造成影響,包括因乾旱所導致的人口遷移,洪災所導致的內部流離失所,以及熱浪造成的死亡,例如在歐洲 亞洲和北美所發生的狀況
由於燃燒中的煙霾夾帶有大量有毒物質PM2.5及難聞的氣味,鄰近澳洲的城市居民已明顯感受到,自己正深陷致命的健康風險,且伴隨季風擴散的煙霾,正從平流層走進整個地球的大氣循環,可能的後果也難以想像。
(澳洲新聞主播)
大規模的降雨終於阻止了,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森林野火的蔓延,在維多利亞省的降雨,短短30分鐘就降下一個月的雨量,今天新南威爾斯省也已經開始下雨
久旱逢甘霖的澳洲,16號大火的數量驟減了30多處,相較於先前微雨的杯水車薪,氣象預報普遍認為,這波持續到周末的暴風雨,絕對足以下到讓野火危機暫時解除,儘管當地媒體紛紛預期,正值盛夏的澳洲,火勢再度出現的機率仍高,但眼前已有越來越多氣象專家警告,暴風和雷雨恐將引發洪水土石流,尤其是飽受野火摧殘的省分,樹木泥土更容易被沖刷釀災,而這個災難危害的,將不只是人類的生命財產,還有當地的原生生態。
(聲音來源:Arther Bain/澳洲居民)
我們看到從貝爾布魯克大橋出發的麥克利河,那裡衝出了大水,慘的是,那是缺氧的水,所以這裡的魚真的很難受
一個巨災常態化的未來,正替全球各地的執政者敲響警鐘,當越來越多災害情勢已跨出國界,且超越地區環境的承受力,是否還會有更多不可逆的反應,正將跨過臨界點,科學家大聲疾呼,這是該不分你我共同團結找出路的時刻,澳洲野火正在2020初始,寫下足以撼動全球的啟示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9lfkyt79Ms
?了概 - 5 分鐘看懂重要事件
✨ 你知道連太空都有垃圾污染嗎?
⠀
其實從太空往地球看,你會發現地球旁邊有很多像是 #頭皮屑 的太空垃圾。
⠀
而太空垃圾其實都是人造廢棄物,比如說衛星的碎片及火箭的殘骸。其中製造最多太空垃圾的國家,依序為俄羅斯、美國、中國。
⠀
這些太空垃圾由於速度很快,若撞上衛星就可以將其直接摧毀,造成通訊、氣象、災難監測的失靈。甚至在未來,可能會因為數量過多,而造成沒有安全衛星軌道可以使用的狀況。
⠀
如今,有許多的�新創正在思考該如何清除這些垃圾,而作法也已經出現了,而且太空監測的市場估值也持續擴大中。
⠀
不過,清除的作法是什麼呢?而太空監測的市場估值又是多少?更多細節,完整內容共 20 張圖文,都在第 105 期的〈更多的衛星,更多的太空垃圾〉!
⠀
🎁點擊首頁連結,把握 1 元優惠,成為會員馬上解鎖!或者也可以先免費試閱「川普領導下的美國」系列圖文共 5 期,看懂近年美國的重要議題:https://bit.ly/2KaOY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