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者威廉 英法百年戰爭熱門話題在癮科技、原價屋、Dcard的網友經驗分享跟推薦

在熱度網列表中整理了包含征服者威廉 英法百年戰爭的熱門影片跟討論,有4篇Facebook的貼文內容,其中有Wilhelm Chang Photography、謝金魚、金老ㄕ的教學日誌等,共有79位網友參與留言討論,另外還有YT影片共1個,裡面有英雄說書等創作者的影片,這些都會是網友討論與注意的征服者威廉 英法百年戰爭有關!另外還有關於征服者威廉的相關影片還有征服者威廉大帝的各種內容以及征服者威廉 ptt的相關資訊這些都可以在這個征服者威廉 英法百年戰爭的列表清單中。

瀏覽更多網友們參與討論與知道的征服者威廉 英法百年戰爭是什麼內容吧:

Wilhelm Chang Photography
2019年7月18日
熱度指數:827
按讚數:789
留言數:42

聖米歇爾山 孤懸海上的法國經典|Mont Saint-Michel, France
第一次親眼見到聖米歇爾山時的驚艷感,大概一輩子都不會忘掉。平坦的天際線上、淡淡的海霧裡,一座山突兀的拔地/海而起。山頂修道院高聳的尖塔最頂端,還站著手持屠龍寶劍的大天使聖米歇爾。不知道中世紀遠道而來的朝聖者看到這幅景象,會不會懷疑自己看到海市蜃樓。


為了可以拍到聖米歇爾山的晨景,我選擇先在本土住一晚。抵達時先在旅館安頓好,再出來欣賞聖米歇爾山的夕景與夜景。隔天一早拍完晨景後,再搭乘接駁車進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最早是隱士想避世修道的地方,而它潮汐島的特性則再理想不過。然而隨著朝聖者及觀光客越來越多,在十九世紀時,便建造了一條連接本土與聖米歇爾山的道路。雖然讓訪客不必冒險通過暗佈流沙的沙灘,以及躲避速度可比奔馬的潮汐,但也讓潮水無法包圍聖米耶爾山,失去了遺世獨立的氣質。幾年前法國政府耗費鉅資建了座橋,並拆除了使用近135年的舊路,讓海水在高潮時可以再度圍繞聖米歇爾山,重現海上孤島的經典絕景。


走進聖米歇爾山裡,看到蜿蜒街道裡滿滿的遊客、商店與旅館,會有種來到諾曼第九份的感覺。但想到聖米歇爾山做為宗教聖地,朝聖者不斷,世紀以來都是這樣的景象,好像就比較釋懷一些。


加上英法百年戰爭時,即便英格蘭人已奪下整個諾曼第,並反覆圍攻聖米歇爾山,但就是沒有辦法攻下,最終棄炮而去,讓聖米歇爾山又多了一些象徵法國的性質。這個性質深深的啟發了當時的法國人,包含聖女貞德,也更奠定聖米歇爾山日後遊客磁鐵的地位。


聖米歇爾山的人口在十九世紀中葉一度超過千人,但今日只剩約五十人而已(其中半數還是僧侶)。這樣少的人口,相較與每年三百萬的造訪人次,意味著在聖米歇爾山裡舉目所及幾乎都是遊客而非當地居民。也許有些人會好奇,這樣專程遠道而來,看一座如此觀光化的景點是否值得?


我自己的看法是,以聖米歇爾山的景觀、地理獨特性與歷史文化底蘊來說,算是世上唯一,絕對值得造訪。即便相似的英國Cornwall聖邁克爾山(St. Michael's Mount),也是當時征服者威廉為了獎勵聖米歇爾山修道院對於其在英國王權上的支持,而賜給並仿照聖米歇爾山修道院而建的。因此除了算是聖米歇爾山的下支外,規模與歷史也不及本宗。


因此,不論是在諾曼第、布列塔尼甚至巴黎,如果時間足夠,都還是很推薦來聖米歇爾山走走。

更多我的旅行照片請參考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

謝金魚
2021年7月19日
熱度指數:528
按讚數:518
留言數:33

#史泡泡 #理查三世的三個女人 🔥如果真相是時間的女兒,那時間最寵愛的寶貝兒子一定是謊言這個王八蛋🔥 Part1
*本篇文章由 國家兩廳院 NTCH, Taipei贊助 ,疫情過後請關注「理查三世」重排喔

「現在我們嚴冬般的宿怨,已給這顆約克的紅日照耀成為融融的夏景......可是我呢,天生我一副畸形陋相,不適於調情弄愛......因此,我既無法由我的春心奔放,趁著韶光洋溢賣弄風情,就只好打定主意以歹徒自許,專事仇視眼前的閒情逸致了。」
~~莎士比亞,《理查三世》第一幕,理查的台詞~~

在莎士比亞的劇作中,昏悖愚蠢的國王並不少見,但像理查三世這樣一上台就標準「我就爛」的倒是比較少。或許,這是因為在前面的歷史劇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一路演下來,關於理查三世的背景已經有過交代了,莎翁也就不再拖台錢了。

但理查三世之所以被莎翁各種抹黑,除了像約瑟芬鐵伊在《時間的女兒》中說的,參考了明顯偏袒都鐸王朝的史家湯馬斯摩爾之言外,其實另一個原因很簡單,莎翁跟理查的時代相差了100年,本來就有取樣的困難。

但即使如此,莎翁本人成長的小鎮距離理查之妻所生長的「沃里克城堡」只有14公里左右的距離,在莎翁小時候可能聽說了不少關於理查的故事跟傳說。而且,在伊莉莎白女王時代的英國是有文字獄的,擅自散布不利國王的言論是有重罪的,莎翁沒有那麼大的膽子敢替理查平反,也沒有動機去追尋所謂「真正的理查是怎樣的」。

不過,為什麼理查的故事會這麼迷人?幾百年來無數的人著迷於這個國王?但這一切的紛爭,其實都跟女人有關?

🇬🇧簡單粗暴快速英國史🇬🇧

簡單說,英國的歷史一直都很常由歐陸的外來勢力侵入,除了早期的史前時代之後,後來有羅馬人、有盎格魯撒克遜人、丹麥的維京人,都在英國建立過自己的王國,大概在11世紀,諾曼第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侵略,就是所謂的「諾曼征服」,同時統治英格蘭跟原本就有的諾曼地公國。

征服者威廉死了之後,由他的兩個兒子分別治理英格蘭跟諾曼第,但管英格蘭的兒子死了之後,由威廉最小的兒子亨利一世即位。亨利一世跟蘇格蘭的公主有一子一女,在兒子死掉之後,指定由女兒瑪蒂達跟女婿安如公爵繼承王位。

瑪蒂達應該是英格蘭歷史上最早的女王,但她的王位被表哥侵佔,在一場長達十幾年內戰後,雙方後來達成協議,表哥登上王位,但表哥死後由瑪蒂達的兒子繼承。

於是,瑪蒂達公主的兒子,就開創了第五個外來的王朝:金雀花王朝,成為亨利二世。金雀花王朝傳到中期,就是梅爾吉勃遜的《英雄本色》那個時代,奸詐狡猾的老國王是愛德華一世、懦弱無能的廢物兒子是愛德華二世、美麗的蘇菲瑪索跟梅爾吉勃遜懷上的就是愛德華三世(以上都是電影說的,跟歷史不符)。

在愛德華三世的時代,因為愛德華三世的媽媽是法國公主,所以當法國國王掛掉的時候,他宣稱自己也有繼承權,英法兩國橋不攏,於是就開打了,這就是英法百年戰爭,時間是1337-1453。

在這過程中,大部分都是長子繼承,女性只有瑪蒂達曾經被她老爸指定為繼承人,可是最後還是被表哥打敗,顯然女性繼承這件事還不是板上釘釘,但可以透過國王的意願得到認可。這可能是因為歐陸大部分還是實行薩利法、女性沒有繼承土地跟爵位的權力,但在英格蘭的普通繼承法,在男性子嗣都死光之後,女性可以繼承,許多貴族世家都用這種方式在男嗣斷絕時延續了家族的存續。

繼承權這件事,在整個英國歷史上至關重要。

英法戰爭的起源,在於英法兩國對於女性的繼承權能否轉移給子孫的認知不同,法國認為不行,但英國認為可以。而後續的玫瑰戰爭,也是圍繞著繼承權問題而起的戰爭。

我們可以暫時結論一件事,那就是瑪蒂達公主雖然沒能當上女王,但她開啟了一個長達四百年的論爭:
1. 女人可不可以繼承英格蘭王位?
2. 女性的王位繼承權可不可以傳給子孫?

而這兩個問題,即將在她所開啟的金雀花王朝後期影響她所有的後代。
-------待續~~~~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2021年9月24日
熱度指數:35
按讚數:33
留言數:4

本周H&M,是有歷史事件讓我經歷過的一次。

921,時至今日都讓我印象深刻。
我記得當天晚上,我先是被地震搖醒,那時睡意正濃的我,雖然覺得這次震動似乎比以往大,但也只是大一些而已,所以我很快又睡著,卻沒想到......隨後來的地震超大!
所有家人都被震醒,即便結束後,我們一家四口一時之間都睡不著了,我甚至在想:「不會還有更大的一波會過來?」
早上,我在安靜中醒來。
真的很安靜,沒有平常的電視聲,也沒有任何機器運作的聲音。只看到我爸媽在客廳,然後對我說一句:「沒電了。」我當時一片茫然,回問:「那我還要上學嗎?」我爸媽沒有正面回答我,畢竟當時消息因為斷電而變得很不靈通,甚至連電話都沒了,他們只說:「今天不去也沒關係吧,就算曠課,就當作沒收到通知吧。」
過一段時間,覺得無聊並且想知道更多訊息的ㄕ父,帶著我出去外面散步。眼目所及,是沒有電力的紅綠燈、黯淡的商家,甚至有些店家因為強震所以貨物灑了一地,有些人更表示地震讓鐵捲門變形了。
那一段時間,地震的消息是所有最關心的消息,更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們所有人,真的是所有人都陷入到地震的陰影之中。
如今,我現在的學生都是沒經歷過921的世代。他們知道有這麼一回事(畢竟每年921到了,學校都會進行避難演練),但也真不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我衷心希望以後他們還有我們不會經歷到類似的動亂,而這樣的差異,也是第一次讓我真正了解到:那些有真正經歷所謂大事件的人,和那些聽聞但沒經歷過大事件的人,他們這當中究竟有多麼大的差異。

宅男行不行,其實我更喜歡叫它「生活大爆炸」。
雖然很久前就有人推薦我這影集,但是我是道前一陣子訂了網飛,在暑假的空檔時刻才有去看,目前是看到第三季。
的確是蠻好笑的,我尤其喜歡謝爾頓跟他媽媽之間的互動,明明謝爾頓智慧超人一等又超級自我中心,但面對媽媽就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又或者謝爾頓面對室友的媽媽,兩個在性格上根本是同一個模子科出來的,看兩個謝爾頓式的人物在同步共鳴,超有趣!
我個人蠻推薦可以把本劇,當作打發時間跟舒壓的選擇。

最後跟大家提到「斯坦福橋戰役」。
根據圖片,本次戰役,英國國王哈羅德擊敗了維京人,終結英國的維京時代。
但就在這場勝利後,哈羅德又必須往南趕場,因為法國的諾曼地貴族─威廉,正率軍進攻英格蘭。
結果哈羅德國王在迎戰威廉的黑斯汀戰役中,當場戰死。這讓英國王位落入到法國貴族手中,威廉成為征服者威廉,而且也成為日後英法百年戰爭的遠因(因為英國國王有段時間跟法國國王室有親戚關係的,所以英國國王在極端情況下,有機會可以繼承法國國王的地位)。
其實在黑斯汀戰役,哈羅德已經佔領戰場的制高點(I have the high groud.),並且用盾兵形成一道堅強的防線,當時威廉逆勢進攻,結果被打的大敗。但是哈羅德卻主動放棄防守,而發動追擊,卻遭到威廉的反擊,更導致自己當場陣亡。
有此一說,哈羅德的追擊,可能就是因為他是趕場作戰,他的部隊在各方面都已經損耗嚴重,所以哈羅德看到自己佔上風,這才想要速戰速決,而放棄了已經穩操勝券的防守作戰。
聽說有某款電玩有記錄黑斯汀戰役,而玩過那款電玩的人曾我說:「如果我不用歷史上,刻意撤退的戰術好吸引哈羅德下山追擊,我從來沒有正面攻擊擊敗過哈羅德陣營。」
可惜呀,哈羅德,從榮耀到身亡,這中間竟是如此的短暫,而且他的身亡又成為英國另一個時代的重要開端,可他相比後來的征服者威廉,卻又顯得默默無名了。

以上就是本周的電影及歷史相關介紹,好奇問大家:「你們對921又有何印象呢?」或者:「你們對本周的電影或歷史有何感想呢?」
歡迎都可以留言, 起來聊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