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設定 聲音獨家發現在癮科技、原價屋、Dcard的網友經驗分享跟推薦
在熱度網列表中整理了包含角色設定 聲音的熱門影片跟討論,有72篇Facebook的貼文內容,其中有吳青峰、主播 路怡珍、歐馬克、迪鹿 - DeluCat、蘇絢慧分享空間等,共有403位網友參與留言討論,有26則IG的照片貼文,包含了有吳青峰、木 木、林葦妮?、海苔熊、下巴人 jawjawman、次郎等,同時還有236篇留言的反饋,另外還有YT影片共8個,裡面有DeluCat 迪鹿、檸檬卷 Janet、XXY_Animal of Vision、yanchannel煙爺等創作者的影片,這些都會是網友討論與注意的角色設定 聲音有關!另外還有關於角色設定產生器的相關影片還有角色設定的各種內容以及角色設定 測驗的相關資訊這些都可以在這個角色設定 聲音的列表清單中。
瀏覽更多網友們參與討論與知道的角色設定 聲音是什麼內容吧:
- 吳青峰在Facebook上討論到角色設定 聲音的熱度指數5793
- 主播 路怡珍在Facebook上討論到角色設定 聲音的熱度指數4340
- 歐馬克在Facebook上討論到角色設定 聲音的熱度指數633
- 迪鹿 - DeluCat在Facebook上討論到角色設定 聲音的熱度指數510
- 蘇絢慧分享空間在Facebook上討論到角色設定 聲音的熱度指數453
- 吳青峰在Intagram上互動 熱度指數22186
- 木 木、林葦妮?在Intagram上互動 熱度指數2732
- 海苔熊在Intagram上互動 熱度指數1264
- 下巴人 jawjawman在Intagram上互動 熱度指數803
- 次郎在Intagram上互動 熱度指數692
吳青峰
這次有好多演員參與,各個都讓我大開眼界。雖然人數眾多,但導演針對每一個人都做了角色設定(非常細緻),每一個人都像是有不一樣的「病症」,所以雖然鏡頭常常一晃而過,但你們可以仔細看看,他們都有自己的情境。我在拍攝的時候,其實都一直在觀察他們,發自內心的佩服,也發自內心感謝他們的投入。
當然,好幸運可以有一個如此亮眼的女主角可熙,她是我附中到政大的學妹,但我們這次才認識,演技精湛這是大家在《灼人秘密》、《血觀音》、《再見瓦城》都有目共睹的;而本來就是熱舞社的她,跳起舞來駕輕就熟,導演給我看她們試拍的舞蹈影片,真的非常好看,希望可以有機會跟大家分享完整的舞蹈影片。
因為現場場地有限,我跟可熙同一個休息室,休息時我這邊都一直打打鬧鬧胡言亂語,好幾次聽到可熙在旁邊憋笑的聲音(那時第一次見面,不太熟,她應該覺得旁邊這群人有事嗎哈哈)。
還有我們的小女主角霏霏(賴雨霏),每次跟她說話,她都會露出害羞可愛的笑容,但一旦開始拍,她又可以立刻記取導演的所有指令,很多地方的各種情緒:疑惑、似曾相識、害怕、抗拒、尋找、相信、安心⋯⋯等等,都只能用眼神表達,真的很厲害。
#吳青峰
#太空人
#傷風
#太空人影展
吳可熙 Wu Ke-Xi
霏小霏-霏霏
🎥〈傷風〉https://youtu.be/DDiVLYGwemU
🎬《太空人影展》線上看 https://qing.pros.is/TKRfes
🎧《太空人》專輯 數位/實體收藏 https://lnk.to/Wu_TKR
歐馬克
「偽善者」
活得自我中心且真誠的人,常常覺得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都戴著假面具活著,表面上好像做的無可挑剔,其實內心極其匱乏扭曲。
相對的,
把道德、責任、義務放在人生優先排序,路見不平要拔刀相助,同理心常氾濫到公親變事主的人,則會覺得那些不負責任、不為別人著想的人是
「自私鬼」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這部劇,就是引導觀眾在「偽善-自私」的這個光譜間反思
男女主角在兩個極端,身為觀眾的我們也一定身處在這個光譜上的某個位置,一般來說,如果你偏偽善方,你會傾向討厭女主角;而如果你偏自私方,你會覺得男主角也活得太辛苦了吧
但是編劇卻不讓我們這麼容易地選邊站好,女主角對爸爸的不聞問,似乎跟她童年發生的事件有關。女主角在簽書會上惹出的風波,當你覺得她這樣做不對的時候,你內心的心智又會為她開脫:「可是她是在為主角的自閉症哥哥出一口氣呀」;當你覺得她這樣做好像很有正義感的時候,你內心的心智又會argue說:「但她根本不是為了正義,她只是在權衡考量有不有趣。」
編劇將劇中的事件,設計成不是非黑即白的,讓我們在劇中體會自己內在心智的聲音與反覆。
在此也提出一個問題提供你思考
就簽書會風波事件而言,看戲的我們都知道,結果是女主角出手相救了,如果這個結果,是你所希望的,那我們應該去追究女主角做這件事的動機嗎?善意的動機有了善意的結果,這大家都沒問題;但若非善意的動機有了善意的結果,這件事可以被接受嗎?
(請不要對女主角的處理方式進行批判,目前給定的問題是事件就「已經」照我們所看到的方式發生了,你若要提出「她有更好的方式可以做這件事」之類的高明意見,那只能靠時間旅人或在平行時空發生了)
更困難的思考來了
如果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這事件的結果是你所不喜歡的,你覺得厭惡的
第一個問題是,你覺得有需要去追究事件主角的動機嗎?
第二個問題是,當你相信其動機為善,你有辦法轉變自己的觀點,使用多元視角去看待你所厭惡的這件已發生的事件結果嗎?
關於動機的善與非善,結果的善與非善,可以做出一個2*2的矩陣
結果\動機| 善 | 非善
善 | ⭕ | ?
非善 | ❓ | ╳
關於「?」問號的部分,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
「國會議員之子鬧事」
這個事件橫跨了三、四集,編劇帶我們從一開始的討厭他->覺得噁心->對他皺眉->慢慢變成同情->然後同理
一開始讓他以「國會議員之子」的角色華麗登場,觀眾下意識就會討厭這種走後門、靠關係的權貴角色設定
他暴露狂的變態行為,也可能讓某些受過相同陰影的人感到極度不舒服
然後聽他的敗金奢華故事,讓貧窮的我們聽了後更加反感
接著海鷗777,造成大家的麻煩
可是當我們看到他在車內,從天窗中站起來雙手展開享受速度與當下的畫面
卻開始有了一絲羨慕
想要像他那樣自由奔放,全不在乎地活著
想要像他那樣完全地活在當下,做最真實的自己,說真實的話
(btw, 我覺得他很像陳奕迅跟李友廷)
(再btw, 我覺得沒關係病院中的另一位男看護很像各位許太太家中的光漢)
這邊有個有趣的翻轉
讓我翻轉了以後又翻轉
當我們聽到他在台上大聲說出自己內心的委屈,以及為什麼變成這樣後
我們開始同情並同理他
我們覺得這位變態暴露狂之所以變成這樣
是因為他在追求注目,是他的家庭讓他變成這樣
他是個受害者
這時他穿著競選裝的哥哥出現
趾高氣昂地大罵男女主角
他覺得競選造勢活動被破壞了
他覺得爸爸的身體被不肖子氣壞了
他覺得
他是受害者
他用言語及動作威脅男女主角:「我爸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你們最好做好心理準備」「你們做了不自量力的舉動」等
雖然他覺得他是受害者,可是他那種仗勢欺人的態度,讓觀眾心生厭惡
除此之外
我看到的不是他有權力,用權力威逼人這件事
我看到的是自以為的受害者,總會用各種方式去情緒勒索綁架威脅別人
權力大的人有他所能動用的權力
權力小的人也有他所能動用的權力
(譬如網路上常見的,「我對你感到很失望」,「我退追蹤退訂閱喔」,寫黑特文帶帶風向,「我看你有多會講」等等)
總之,有這種心態的人就是會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之內,施展自己的power play
無論權力大或小,我都一樣覺得這種人很噁心啦
國會議員之子最後得到了媽媽熱辣辣的一巴掌
他得到了他想要的關注
就算是以被賞耳刮子的形式
他感到幸福
而隨著劇情的推展,偽善者對自私鬼說:「妳沒有靈魂,妳沒有感受,妳不知道妳那些複雜的情緒從何而來,妳只是大聲而已。」「妳永遠不可能了解我。」
自私鬼也同樣地認為偽善者永遠無法了解他
因為站在光譜兩端的兩個人,在沒有意識到他們在追求的其實都是同一件事的時候,他們永遠都會是難以調和的
本來想舉個更鮮明深刻的例子
但還是別讓鄭智壞了這篇文章好了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
*思考素材的延伸閱讀:https://devilred.pixnet.net/blog/post/6661562
迪鹿 - DeluCat
【迪鹿】🎄聖誕節的魔法師🎄【原創曲】
YouTube收聽: https://youtu.be/Q-R3AuRYDn4
肝到剛剛終於產出來了!遲了一天慶祝聖誕節。
CC翻譯字幕與角色設定圖還在準備中未開放。
蘇絢慧分享空間
#大年初一大補帖
在大年初一的今天,和大家分享華人常見的鍛鍊阻礙,也就是卡關之處。當我們越有意識所陷落之窪地,就能一次次的慢慢地離開窪地,避免無意識地跌入。
-
最常在華人社會呈現的人格成熟轉化困境,就是沈淪在「受害者」心態中,對自己的受挫、受傷和受苦無能為力,有著巨大的冤屈和不甘,還有憤怒和痛苦。
因著這化也化不開的龐大情緒,有人受這樣的情緒叢覆蓋及淹沒,理性的調節及自我關照功能缺失,只能陷於不斷寄望有拯救者出現,用最快速及不費力的方式,帶他遠離現實世界,給予他最無微不至、毫無差錯的體貼照顧,並為他的人生背負起最大的責任,讓他不再痛苦、不再流淚、不再心傷、不再混亂失序。
另一種轉化困境就是,被困境擊潰重創下,也停滯在受害者心態上,但扭曲了內在受傷和挫折情緒,成為強烈的恨意和憤怒。在這樣的恨意及怒氣之下,個體已經無法覺察及體悟所面臨困境,能如何轉化成自己生命成長及提升的養分,反而陷落在無盡對這世界的報復、破壞,和攻擊。
人格成熟轉化歷程的耽溺和沈淪,會成為個體成長的阻礙,及過不去的關卡,讓個體在無限的負向循環中,漸漸地喪失生命能量和意志,進入一種無意識的自我放棄和自我折磨中,無法如實的走過,以提升自己生命的內在力量,真實的感到自我的茁壯。
以下的【轉化困境】整理和說明,可說是在華人社會中普遍可以看見、觀察到的,畢竟我們有相近的社會文化基底、生命育成過程、社會階層意識、生活經驗及集體潛意識。因此,在繞圈圈原地打轉的困境上,也有很類似的自動化反應和情感思維模版。讀者可以初步了解人格原型的歷練過程,為什麼有些坎老是過不去,到底是自己做了什麼?沒做什麼?或是怎麼想的、反應的,才會讓那些坎,不斷的讓自己陷落。
【天真者原型的轉化困境】
「不要告訴我這世界的真相,我只想活在自己的想像」
華人的社會,陷落在天真者原型的人並不少,主要是我們的家庭和學校,還有社會,傾向給孩子單一而單薄的世界觀和社會觀。我們害怕孩子接觸複雜,希望孩子維持在越單純的面貌越好,這同時也給家長和老師減少不可控制的焦慮。所以,在華人社會以控制做為保護的請情況下,大人不會讓孩子實際去認知他所存在的世界,以免他被污染或受影響。所以總是告訴孩子:「你的本分就是好好讀書就好」,或是「不要接觸太多外在世界,盡量留在家裡,和父母在一起」。保護及受控制,正是天真者活在不切實際的天真世界的原因,就像是被養殖在溫室裡的花朵,連一點靠自己調節溫度和濕度的本能都不需要。
因此,有些人可能已經長大到過了成年二十歲的年紀,甚至已過了三十歲自立的年紀,仍會以自己單純而偏頗的認知概念去設定這個世界,以及他和別人的關係,而非是真實的認識及經驗這個世界。
【孤兒原型的轉化困境】
「孤立無援的恐懼及不安,誰來救救我,不要讓我一個人」
基於許多人對這個世界有著自己主觀的、自我中心的、缺乏經歷的一廂情願的設定,因此,在面對比家庭以外更大的世界時,許多人開始感受到強烈的衝擊、挫折和無助感,這些強烈的脆弱感受,使得許多人困在「受害」「受拋棄」「被拒絕」的驚嚇和受傷中,除了困在大量自憐和乞求被憐惜的情緒裡,許多人會在這個「孤兒」的人格原型任務中,耽溺於尋求一個可救助他、照顧他的拯救者,帶他遠走高飛,讓他終結龐大無助和受苦的失落情緒,重新回到渴望的愛的懷抱中。
這猶如跌到了,卻放棄站起來,而是在跌倒的地方頻頻哭泣,左顧右盼,希望能盼見一個同情他、為他走過來、為他彎腰,不論是牽起他手還是抱起他的身的人。越是渴望有這樣一個人出現(無論是拯救他的王子或聖母,還是為他奔馳而來的騎士),越是有這樣的一個胸膛出現,那麼耽溺困住的僵局,只會越拖越長。
【流浪者原型的轉化困境】
「原本害怕孤獨,卻在習慣了獨處和遠離後,回不去人群裡」
華人社會強調合群,或是必須要融入群體,為了求得群體的認同,人們通常非常害怕被群體排除或被團體排擠。我們對一個孩子的主流價值假定,就是要樂觀、大方、被大家喜歡、樂於和人交往,因此,在無意識中,華人家庭會從孩子很小開始,就灌輸許多在群體比較好生存的方式,拼命告誡小孩,也努力的叮嚀孩子要贏得別人的人緣,否則就是失敗、怪胎。
這樣的塑造和教養過程看似正面、積極,但在人生的歷程,若沒有經歷過孤獨的體會和獨處的挑戰,那麼一個人幾乎沒有機會離開旁人的眼光和價值觀,也就難有機會了解自己。
普遍來說,困在流浪者人格原型任務的人,有兩種情況:一是非常害怕進入流浪者的任務和關卡,害怕離開熟悉的群體生活,自己會無所事事、沒有目標和方向,因此即使現況讓他對於自己是誰充滿疑惑,也很痛苦長久以來聽命於人,沒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但他還是迴避承認,怎麼也不想踏入鍛鍊孤獨、承接自己生命的力量。
第二種情況的困局是,走進流浪者鍛鍊歷程的人,在經歷非常長時間一個人的生活和漂流後,卻不知道如何再回到人群裡,和其他生命連結,以及找回再回到社會軌道的方式。這也是一種淪陷,無法從流浪者的鍛鍊,讓自己準備好再回到這個世界。
【鬥士原型的轉化困境】
「害怕衝突,太習慣討好順應,我沒有勇氣去對抗和戰鬥」
華人社會傳統以來父權主義和階層制度,讓生命從小開始,就必須學會順應權威和沒有個人自己的聲音,包括:意願、意見、觀點和感受。即使生活已經感受到極大的侵犯和剝奪,甚至剝削,為了所謂的「以大局為重」及「以和為貴」,許多人處於長期被迫壓抑和無聲忍受的情境,無法激起對應這個不公和剝奪世界的勇氣。
這個現實世界是包含殘酷的、勢利的,同時也有就事論事、在商言商的現實利益運作在內,不那麼的講究人情義理,也不是以家庭的互助互持的理念在運作。
因此,困在鬥士人格原型任務的人,通常有不適應這個社會的現實面、勢力面的現象。同時,對於護衛自己的權利和利益,無法給予自己合情合理的認同和支持。時常會害怕衝突,而放棄訴求自己應當獲得的利潤和權利,而不斷的任人踩踏尊嚴,予取予求,同時有過於樂觀或太缺乏現實感,而在夢想實現的過程中摔落,受現實的教訓,而鬱鬱寡歡,無法重振自我。
【殉道者原型的轉化困境】
「掏空自我的人,漠視自己的需求、無限付出,卻仍填補不了虛空的價值感」
華人社會的殉道者人格原型的歷練,往往不是來自自己有十足的力量和把握,而身經鍛鍊,許多人,特別女性,是在非常小的年紀,就被推到「殉道者」的位置,彷彿要為家族的興盛獻祭,奉獻到捨棄自己的生命才夠。因此,許多人並無意識的淪陷在「殉道者」的人格原型塑造中,卻不是越鍛鍊越知道如何創造「助人自助」的道理,反而是過度付出到耗竭,不是生病就是崩潰。
這是殉道者最典型的沈淪,陷落在一堆的道德宗教的苛求,或是家訓規範的制約,要自己不斷的受沒有自我價值感的驅使,像無盡輪迴的一直以犧牲自己、漠視自我的付出,來換取內心所渴望,極度卑微的自我價值感和無私感。
這樣看似大愛無私的行為,並非真實的無私,而是因為恐懼被指責、被唾棄,也害怕面對內在強烈自責的罪惡感,而不得不符合的形象,或角色設定。
【魔法師原型的轉化困境】
「受黑暗面制服,自我誇大的以愛之名,行情感操控之實」
華人社會因為崇尚權威,有能力的人也都想要獲得受萬人愛戴的成就感和地位,因此有能力者,當走到魔法師人格原型階段時,很容易陷落在名聲的虛榮、地位和權力慾望的驅動,以自身的卓越能力,操弄及運作階層制度,為自己塑造自己的超凡地位,甚至誇大的自我吹噓,以讓信賴他或依賴他的人,為他供應和付出無盡的需求。
這是所謂魔法師的黑暗面呈現,是人性裡黑暗的勢力,因為無法掌控及節制自己的權力和名利慾望,而圖謀他人的生命福祉、利益,及侵犯他人的主體性,以「改造生命」之名、「消除災厄」或「實現理想世界」之名,行使操縱和控制心靈之實。
而另一種會遇到困局的情況是,對這世界抱持敵意和大量的怨恨,無法連結更大的,超越個人之外的世界或宇宙,來體認或領悟到生命的存在,都有無形的道和更大的智慧在牽引,身為人,我們需要臣服在更大智慧的安排下,領會生命的課題和鍛鍊,也才可能不會陷落在死亡是毀滅、除了自己以外別無依靠的僵局裡。
~以上摘自《成為自己的內在英雄》一書
-
蘇絢慧最新作品
《成為自己的內在英雄》
https://bit.ly/38GMERU
《找回愛與尊重的自尊課》
http://bit.ly/2UqpGpR
吳青峰
:
這次有好多演員參與,各個都讓我大開眼界。雖然人數眾多,但導演針對每一個人都做了角色設定(非常細緻),每一個人都像是有不一樣的「病症」,所以雖然鏡頭常常一晃而過,但你們可以仔細看看,他們都有自己的情境。我在拍攝的時候,其實都一直在觀察他們,發自內心的佩服,也發自內心感謝他們的投入。
當然,好幸運可以有一個如此亮眼的女主角可熙,她是我附中到政大的學妹,但我們這次才認識,演技精湛這是大家在《灼人秘密》、《血觀音》、《再見瓦城》都有目共睹的;而本來就是熱舞社的她,跳起舞來駕輕就熟,導演給我看她們試拍的舞蹈影片,真的非常好看,希望可以有機會跟大家分享完整的舞蹈影片。
因為現場場地有限,我跟可熙同一個休息室,休息時我這邊都一直打打鬧鬧胡言亂語,好幾次聽到可熙在旁邊憋笑的聲音(那時第一次見面,不太熟,她應該覺得旁邊這群人有事嗎哈哈)。
還有我們的小女主角霏霏(賴雨霏),每次跟她說話,她都會露出害羞可愛的笑容,但一旦開始拍,她又可以立刻記取導演的所有指令,很多地方的各種情緒:疑惑、似曾相識、害怕、抗拒、尋找、相信、安心⋯⋯等等,都只能用眼神表達,真的很厲害。
#吳青峰
#太空人
#傷風
#太空人影展
#吳可熙 @wu_ke_xi
木 木、林葦妮?
這是大四上學期最後一次跟班上同學在學校做戲,有好一陣子沒有演舞台劇,那時候的我對於演戲是非常緊張甚至害怕的,從影視工作到舞台表演,上場前我用兩倍的力狂聽我為這個角色設定的歌曲,是田馥甄的LOVE!,老師提醒我聲音和動作都要大,我擔心超出鏡頭範圍,忘了那是最基本的能量,開始胡思亂想,告訴自己我在演戲,但在想這件事的同時,我就是還在做我自己啊。我花了一陣子的時間才消化掉各種不安,《與愛情無關》是畢製公演《23:45》改編前的版本,做為畢製演出整個劇本和導演手法上都做了很多的調整,主要是周一然和林諾以及呂布跟貂蟬故事,我的對手甚至在新版也換了一個人(我們宇正在畢製演了一個超適合的角色)這次來不及和他留下一些在場上的劇照就先喊卡了,今天本是國劇46《今晚,等不到你的晚安》演出倒數4天,想用戲和大家分享一些遺憾或各種情感珍惜的大小事,但沒關係防疫要緊,我們先保留起來,會再見面的。
——
#防疫人人有責
#戴好口罩勤洗手
海苔熊
今天看完電影《愛·殺》,覺得有一種同時看完了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加上 #我們與惡的距離 的震撼感(這篇文是沒有雷的,大家可以安心觀看)。一邊看一邊在思考一個問題:
當你對一個人有性的慾望,就代表你愛他嗎?
「身體是誠實的。」我相信這句話大家都有聽過,經常用來描述當你嘴巴上面說不要,可是身體卻對某一個人產生慾望的時候。過往心理學的研究顯示*,性跟愛在某種程度上面並不同步,換句話說,你可能身體對某一個人有強烈的渴望,但並不代表你愛他。
這件事情如果你覺得很難理解、挑戰你的三觀,那麼我們換個方式來說,你就會比較清楚了。把你的性欲想像成是食慾,我經常跟高中生舉的例子是:「大家每天中午都有吃桶餐嗎?你們喜歡吃學校提供的桶餐嗎?(台下一片哀嚎,都說不喜歡)那麼,你們每天中午11:50的時候,肚子會餓嗎?(會~)你們肚子餓的時候,就代表你很愛吃桶餐、超級愛吃的對嗎?(呃⋯⋯)而且當你吃完桶餐之後覺得很飽很滿足,就代表你真的很愛吃桶餐,是嗎?」
通常講完這段話,學生就會一邊笑一邊鬧,並且霎時間突然理解,原來性跟愛應該分開來討論,就像肚子餓想吃東西,並不代表你很「愛」那樣東西。
本來我是這樣想的,但是今天看完了這部片,有了比較不一樣的感覺。最近我稍微有認真念了一下書,關於前述性跟愛的分離,其實是基於科學「實證主義」觀點進行的實驗,這種觀點假設「世界上有一個唯一的真實」,心理學研究者的目的是想要了解這個真實、或者是趨近這個真實。換句話說,實驗數據表示,男性的性跟愛有50%重疊的,女生只有10%,就可以「證實」當你對一個人產生慾望,有50%到90%的機率,你只想跟他做愛而已,並不代表你愛他。
帶著這樣的「前見」(現象學用語,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種成見),我幾乎是一開始看就全身發毛,完全坐不住,主角小鳳一直說:「身體是誠實的、你不要否認你愛我」,我內心一直吶喊:「不要幻想了,人家是慾望對你誠實,而不是愛你好嗎!?多唸點書再出來拍戲呀!」然後懷抱著這樣的心情把這部片看完——直到出了戲院之後,我才覺得有好像哪裡怪怪的。
幸好最近有唸書,所以我發現當我們研究人類心靈的時候,「實證主義」(就是假設科學數據是真理)並不是唯一的一種思考世界的方式,尤其是愛情,有更多複雜的成分在裡面。我退了一步想,發現之前談的那個實驗採取的樣本是異性戀男女,但是這部片裡面的角色是很多元的性別,在近期的研究顯示**,相較於男同性戀,女同性戀似乎對於性與愛更不容易分離、更粘膩。
所以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性跟愛,真的是可以分離的嗎?
然而,這部片由於劇情的角色設定非常多元,所以更難歸類到「異性戀、同性戀或雙性戀」這種單純的類別裡面,當感情當中混雜了這麼多複雜的成分,我們是否真的能夠用「科學實證」的觀點,再來理解劇中主角之間的情慾糾葛?我突然覺得,好像不是那麼確定了⋯⋯
於是我只好換了另外一副眼鏡。
另外一種理解人類心靈的方式是建構主義:這個世界的知識是我們彼此互相建構出來的,每個人的眼睛裡面看出去的世界都不一樣,我們只能夠在彼此的建構當中,構築出世界共同的模樣,並不存在真實的真理。
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對某些人來說,性跟愛是可以分離的,但是對於某些人來說,性愛是無法分離的,甚至還有更複雜的組合情形;當主流論述都在說「我在說要的時候就是說要、我在說不要的時候就是說不要」(only yes mean yes),會不會有一群人,是懷抱著某一種罪惡感跟阻抗在說不要,但是他們心裡真正的聲音卻是:我很想要。
這段話並不是跟大家我們可以合理去強姦別人(嘴巴上說不要但是身體很誠實啊),而是說我們必須審慎的去檢視自己每一個說出來的言語,有些時候並不完全表達自己真實的意思。例如:
「你知道嗎,我根本不在乎你!」你覺得說這句話的人,在不在意對方?
「你走啊!你走了就不要給我回來!」你覺得說這句話的人,到底是希望對方走,還是希望對方留下來?
「你放心,我會忘記你的!」他是真的想忘記,還是不想要自己忘記?
當然,在感情裡面我們會希望言行一致、直說無妨。可是有些時候,我們會不知不覺地做出欺騙自己的行為或者是語言。從這幾個例子裡面你可以發現,語言會背叛我們的心靈,像這樣一種時候,你就更要留意身體發出來的聲音。
這樣的背叛有些時候是一種自我保護,保護那些更深的、不想要被傷害的東西,例如你可能害怕的是:如果坦白表現出自己真實的樣子,可能會被踐踏、被傷害。
當你極度否認一些事情的時候,身體就是靈魂的出口。
#愛殺 #身體是誠實的
下巴人 jawjawman
-元旦放假讀期末-
這是阿翔
曾經出場業配工作坊阿成的哥哥
今年22歲 現在讀大二
平常的興趣是滑滑臉書
分享一下明年要投的候選人們的政見發表
「哈哈哈哈他在供三小」有時候會在朋友貼文底下留言
假裝自己很關心政治
「欸阿翔你會投票吧」朋友有時候會在吃飯的時候 無意提醒他
「廢話當然啊」雖然阿翔這樣講著 但他實際上想在那天約暗戀已久的小綺出去
(反正你們都會投票吧 阿翔這樣想著)
-
但其實阿翔這樣計畫著
他卻還沒有付出行動
-
泰格爾是隻五歲已絕育公貓
曾經跟阿成一起登場在工作坊的業配
(不用再業配了 因為已經報名截止了。)
總之泰格爾是隻很關心臺灣未來的貓咪
跟其他貓不同的是 他會講話還會用手機
(角色設定就這樣 不要懷疑)
「阿翔應該去投票啊」泰格爾憤憤的想著
於是每次阿翔回家 泰格爾都會跳到癱在沙發上的阿翔身上
「給我去投票!」泰格爾說
但只有阿成聽得到泰格爾講話
所以阿翔只聽到喵喵叫的聲音
「欸阿成 你的貓是不是喜歡我啊 他一直在對我踏踏欸」阿翔總會這樣笑著說
「我在生氣欸!」泰格爾憤憤的踩著
-
後來泰格爾發現阿翔的煩惱
就是他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問小綺要不要約會
「約1/11到底誰會答應啦」泰格爾覺得所有擁有投票資格的人們都應該好好行使他們投票權
於是泰格爾決定用上次幫阿成那樣 幫助阿翔
(不知道之前的故事 請點這個 #泰格爾是隻貓 )
-
深夜裡 泰格爾拿走阿翔的手機
「可以不要那麼廢嗎」泰格爾看著阿翔和那女孩的尷尬聊天記錄
「會投票的男人才是最棒的啊」泰格爾認真的開始幫阿翔傳訊息
然後拍一些自拍照給她
「哼哼 看到貓貓的照片如果不是臭狗奴的話 通常都會被我的帥照融化吧」泰格爾這樣想著
(不得不說 泰格爾跟阿翔的個性真像呢)
-
然後小綺就這樣答應了約會
阿翔覺得很不可思議
「不是說好投票完一起去你家看貓咪嗎?」那天 小綺竟然主動跟阿翔說話
「啊⋯?」阿翔滿臉通紅
「貓咪呀!你不是還提醒我要回家投票?你真棒呢」小綺燦笑的晃了晃她手機的封面
是泰格爾的假網美貓咪自拍照!
「什麼!」阿翔還是沒有回過神 應該說他差點昏厥過去
「我覺得⋯」小綺突然湊到他耳邊細語著「會投票的人呀 我最喜歡了」
-
所以回家投票吧
1/11拜託各位 回家投票
絕對差你這票阿!(乾一開始打錯。
次郎
次郎精選百部輕小說 #022
-
《#時不時說一句俄語來掩飾害羞的鄰桌亞莉同學》#非正式譯名
作者:燦々SUN/插畫:ももこ
說起ももこ的畫風,想必各位應該不陌生,《問題兒童的最終考驗》便是她筆下之作,首先這部第一眼真的是靠封面吸引道我,不知道是不是刮掉鬍子在Sneaker文庫上的成功,Sneaker最近簡直就是卯起來推出各種JK型輕小說,這個我們有機會再深聊。
回到主題,《時不時說一句俄語來掩飾害羞的鄰桌亞莉同學》說的正如書名本身,本作暱稱為亞莉(アーリャ)的女主角是日俄混血,不僅學業成績優秀,更是學生會成員,加上容貌姣好、儀態優雅,身分特殊的她爾當然是學校知名人物,而我們男主‧久世政近與之相反,學業成績不算優秀,但是靠著爺爺在俄羅斯語上登峰造極,這樣的他刻意在亞莉面前裝笨,而亞莉在害羞時就會小聲在男主面前用俄語掩飾自己的真心話,然而男主其實都聽得懂(笑)
本作内容構成、角色設定、人物插圖都是近期之最,Sneaker文庫在廣告上也不餘遺力,CM宣傳上是找來俄語通的政委上坂堇,堪稱絕配,第1卷印象最深的是亞莉喜歡上久世政近的原因,簡單來講就是政近看似低調沒幹勁,但其實在背後偷偷幫助他人,如此為人處世亞莉全都看在眼裡,也因此才會只在他耳旁用害羞聲音展露自己心意。
至於後續作品發展,稍微翻了下2卷,主要圍繞男主與學生會選舉的部分,然後男主還用很帥的俄羅語向亞莉說「離れないよ!(我不會離開你)」,是要不要這麼帥啦,總之很期待後續二人間的展開
※上一個這麼說的我印象是春希對小木曾說,然後就離開跑去找冬馬(笑翻)
-
#輕小說 #ライトノベル #acg #ラノベおすすめ #アニメ #次郎 #次郎精選輕小說 #JIRO #時々ボソッとロシア語でデレる隣のアーリャさん #ロシデレ #スニーカー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