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飛鳳舞歌曲精選內容在mobile01、PTT PC版、癮科技的網友經驗分享跟推薦
在熱度網列表中整理了包含龍飛鳳舞歌曲的熱門影片跟討論,有61篇Facebook的貼文內容,其中有厭世哲學家、鄭文燦、張哲生、李永萍、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等,共有626位網友參與留言討論,另外還有YT影片共15個,裡面有曹楊 Young、伍佰 Wu Bai & China Blue、親親2o音樂LîvË【中文音樂】、龍龍LungLung、吉米哥 Jimi Bro等創作者的影片,這些都會是網友討論與注意的龍飛鳳舞歌曲有關!另外還有關於龍飛鳳舞的相關影片還有龍飛鳳舞 電影的各種內容以及龍飛鳳舞意思的相關資訊這些都可以在這個龍飛鳳舞歌曲的列表清單中。
瀏覽更多網友們參與討論與知道的龍飛鳳舞歌曲是什麼內容吧:
厭世哲學家
我們現在所享有的權利,
我們所享有的一切自由生活,
原來
都是可以很輕易地失去的。
(現在網紅們好像都很流行深夜發文或 po 影片?)
--
李後主〈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
--
厭世翻譯:
我所生活的國家,
擁有四十多年的歷史,
三千里地廣大的幅員。
我所居住的地方,
華美的閣樓林立,高聳直達雲霄;
宮裡的珍奇草木,繁盛宛如煙花。
我怎麼會想到,戰爭就這樣輕易地發生了。
我怎麼會想到,一切如此輕易地就逝去了。
自從成了亡國之君,失去了自由,
無盡的痛苦使我變得憔悴、消瘦。
我總是想起離開國家的那一天:
宮廷的樂師們奏起別離的歌曲,
我只能默默流著眼淚,
向那些宮女與歌姬們告別而已。
流淚,
這已經是我
唯一能為妳們做的事了。
--
南唐後主李煜,就歷史事實而言,絕對不會有人認為他是一個「好君主」。李煜的性格天真軟弱,從小生長在深宮之中,被保護得很好,享有錦衣玉食的生活;一整天正經事都不做,只想著要跟歌女姐姐們一起唱歌玩耍,「風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也就是姐姐妹妹跟我一起 Play 不要停不要停不要停的意思)。
李煜生當「五代十國」,是一個天下四分五裂,群雄割據的時代;李煜雖在繁華富庶的「南唐」,但國外的局勢其實是山雨欲來,危機四伏,一個南方的小國家完全沒有偏安的本錢。
但為什麼,為什麼李煜偏偏就不懂得「居安思危」的道理呢?
——因為安逸的生活,對他來說實在太「理所當然」了。
李煜什麼都不用做,他一生下來就什麼都有了:榮華富貴、自由享樂的生活、美麗的歌姬與嬪妃,「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舉凡他想要的東西,只要他伸手去拿,幾乎沒有拿不到的,那又何必去珍惜呢?
應該說,要如何讓這種「天之驕子」意識到「應該珍惜」這個概念呢?
「珍惜」是建立在「有可能會失去」的基礎上,才會產生的一種認知。李煜應該是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生活有可能在一夕之間全然被剝奪吧?
李煜說:「幾曾識干戈?」
這句白話的意思是「我怎麼會知道有戰爭這回事呢?」李煜應該不是不知道戰爭有多可怕,他不知道的是:原來戰爭是可以這麼輕易就降臨在他身上,就在他全然沒有預料、全然沒有準備的時候,就這樣來了。然後,把他的幸福生活在一夕之間全然摧毀。
--
事情真的來得太快,所以李煜只能用「一旦」兩個字來形容那種猝不及防的感受。「一旦」就是一瞬間的意思。
李煜說:「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銷磨。」
真的就在那一瞬間,我的身份全然變了,從「帝王」瞬間跌落為「臣虜」。「臣虜」就是只能向別人俯首稱臣、失去了自由的人。而且還不只是失去自由而已,他原本享有的那些榮華富貴、錦衣玉食、陪他玩樂的姐姐妹妹們,一瞬間全沒了。
對於我們這些沒有當過皇帝的人而言,並不覺得失去這些事物有多痛苦,因為我們的生活本身就是很平凡的;但對李煜而言,享樂的人生才是他的常態,失去了這些事物,就相當於把他賴以為生的事物全部奪走,他的靈魂怎麼可能受得了這種折磨?
這就好像是:在一個集權專制的國家中生活的人民,並不會覺得民主自由是什麼不可或缺的東西,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擁有過這些;但如果我們平時已經習慣享有自由民主,卻在一瞬間失去,那該得多麼痛苦呀!
--
李煜最後說:「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
在他的腦海中,他永遠忘不了那一天——他離開故國的日子。他的印象實在太鮮明了,那一天,包含他自己在內,所有的後宮嬪妃與國家大臣,都要被宋太祖趙匡胤俘虜北上,軟禁起來。那一天,所有人都忙著把值錢的家當換成現金、靠關係偷渡到其他國家、跟家人朋友告別,甚至交代後事等等,是一個非常匆忙、急迫的日子。
李煜想問,但卻又不敢開口的是:臨走之前,他還能再聽宮廷樂師彈奏一首歌嗎?他還能再看那些歌女、藝伎們,再跳一支舞嗎?
——像我這樣一個無能的皇帝,能夠再享有一次這樣溫柔的對待嗎?
於是宮廷樂師奏起了離歌,歌女與藝伎們也再一次翩然飛舞起來。
這也許,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聽他們唱歌、看他們跳舞了。所以,他要把這個畫面完整地記憶下來,在往後「朝來寒雨晚來風」的生活中,至少能夠當作一種寬慰。
於是李煜對著宮女們,流下了兩行清淚。
--
都已經國破家亡了,想不到李煜最放不下的、他心中覺得最對不起的人,竟然是這些宮女與歌姬,而不是百姓。
身為一位亡國之君,李煜沒有能夠「揮淚對百姓」,表示他真的沒有作為一位皇帝的自覺。他的肩膀過於軟弱,沒有能夠挑起整個國家的重擔。
但,至少他做到了對自己誠實。在這樣國破家亡的情境中,無論對百姓說什麼懺悔的、或追究責任的言語,其實都是一種虛偽。畢竟今天國家就是毀在你手上了,什麼都不用解釋,承擔便是。
但至少,作為一個人,一個有感情的人,他還能夠「揮淚對宮娥」。這些宮女與歌女是每天陪在他身邊的人,是陪他一起飲酒作樂、賦詩唱詞的朋友;我們可以看到,李煜並未因為自己是皇帝,就把這些人當成低賤的奴才,他是對這些人動了真感情的,他是真心把他們當成自己的朋友。
就是這樣天真的性情,讓李煜成為失敗的皇帝,背了千古的罵名,但卻也成就了一位獨步千古的詞中之聖。
--
「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王國維《人間詞話》
--
看了李煜的故事,想想自己的生活。
千萬不要以為亡國這種事情不會發生。
千萬不要以為自由民主不會失去。
李後主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厭世哲學家
我們現在所享有的權利,
我們所享有的一切自由生活,
原來
都是可以很輕易地失去的。
(現在網紅們好像都很流行深夜發文或 po 影片?)
-\-\
李後主〈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
-\-\
厭世翻譯:
我所生活的國家,
擁有四十多年的歷史,
三千里地廣大的幅員。
我所居住的地方,
華美的閣樓林立,高聳直達雲霄;
宮裡的珍奇草木,繁盛宛如煙花。
我怎麼會想到,戰爭就這樣輕易地發生了。
我怎麼會想到,一切如此輕易地就逝去了。
自從成了亡國之君,失去了自由,
無盡的痛苦使我變得憔悴、消瘦。
我總是想起離開國家的那一天:
宮廷的樂師們奏起別離的歌曲,
我只能默默流著眼淚,
向那些宮女與歌姬們告別而已。
流淚,
這已經是我
唯一能為妳們做的事了。
-\-\
南唐後主李煜,就歷史事實而言,絕對不會有人認為他是一個「好君主」。李煜的性格天真軟弱,從小生長在深宮之中,被保護得很好,享有錦衣玉食的生活;一整天正經事都不做,只想著要跟歌女姐姐們一起唱歌玩耍,「風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也就是姐姐妹妹跟我一起 Play 不要停不要停不要停的意思)。
李煜生當「五代十國」,是一個天下四分五裂,群雄割據的時代;李煜雖在繁華富庶的「南唐」,但國外的局勢其實是山雨欲來,危機四伏,一個南方的小國家完全沒有偏安的本錢。
但為什麼,為什麼李煜偏偏就不懂得「居安思危」的道理呢?
——因為安逸的生活,對他來說實在太「理所當然」了。
李煜什麼都不用做,他一生下來就什麼都有了:榮華富貴、自由享樂的生活、美麗的歌姬與嬪妃,「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舉凡他想要的東西,只要他伸手去拿,幾乎沒有拿不到的,那又何必去珍惜呢?
應該說,要如何讓這種「天之驕子」意識到「應該珍惜」這個概念呢?
「珍惜」是建立在「有可能會失去」的基礎上,才會產生的一種認知。李煜應該是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生活有可能在一夕之間全然被剝奪吧?
李煜說:「幾曾識干戈?」
這句白話的意思是「我怎麼會知道有戰爭這回事呢?」李煜應該不是不知道戰爭有多可怕,他不知道的是:原來戰爭是可以這麼輕易就降臨在他身上,就在他全然沒有預料、全然沒有準備的時候,就這樣來了。然後,把他的幸福生活在一夕之間全然摧毀。
-\-\
事情真的來得太快,所以李煜只能用「一旦」兩個字來形容那種猝不及防的感受。「一旦」就是一瞬間的意思。
李煜說:「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銷磨。」
真的就在那一瞬間,我的身份全然變了,從「帝王」瞬間跌落為「臣虜」。「臣虜」就是只能向別人俯首稱臣、失去了自由的人。而且還不只是失去自由而已,他原本享有的那些榮華富貴、錦衣玉食、陪他玩樂的姐姐妹妹們,一瞬間全沒了。
對於我們這些沒有當過皇帝的人而言,並不覺得失去這些事物有多痛苦,因為我們的生活本身就是很平凡的;但對李煜而言,享樂的人生才是他的常態,失去了這些事物,就相當於把他賴以為生的事物全部奪走,他的靈魂怎麼可能受得了這種折磨?
這就好像是:在一個集權專制的國家中生活的人民,並不會覺得民主自由是什麼不可或缺的東西,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擁有過這些;但如果我們平時已經習慣享有自由民主,卻在一瞬間失去,那該得多麼痛苦呀!
-\-\
李煜最後說:「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
在他的腦海中,他永遠忘不了那一天——他離開故國的日子。他的印象實在太鮮明了,那一天,包含他自己在內,所有的後宮嬪妃與國家大臣,都要被宋太祖趙匡胤俘虜北上,軟禁起來。那一天,所有人都忙著把值錢的家當換成現金、靠關係偷渡到其他國家、跟家人朋友告別,甚至交代後事等等,是一個非常匆忙、急迫的日子。
李煜想問,但卻又不敢開口的是:臨走之前,他還能再聽宮廷樂師彈奏一首歌嗎?他還能再看那些歌女、藝伎們,再跳一支舞嗎?
——像我這樣一個無能的皇帝,能夠再享有一次這樣溫柔的對待嗎?
於是宮廷樂師奏起了離歌,歌女與藝伎們也再一次翩然飛舞起來。
這也許,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聽他們唱歌、看他們跳舞了。所以,他要把這個畫面完整地記憶下來,在往後「朝來寒雨晚來風」的生活中,至少能夠當作一種寬慰。
於是李煜對著宮女們,流下了兩行清淚。
-\-\
都已經國破家亡了,想不到李煜最放不下的、他心中覺得最對不起的人,竟然是這些宮女與歌姬,而不是百姓。
身為一位亡國之君,李煜沒有能夠「揮淚對百姓」,表示他真的沒有作為一位皇帝的自覺。他的肩膀過於軟弱,沒有能夠挑起整個國家的重擔。
但,至少他做到了對自己誠實。在這樣國破家亡的情境中,無論對百姓說什麼懺悔的、或追究責任的言語,其實都是一種虛偽。畢竟今天國家就是毀在你手上了,什麼都不用解釋,承擔便是。
但至少,作為一個人,一個有感情的人,他還能夠「揮淚對宮娥」。這些宮女與歌女是每天陪在他身邊的人,是陪他一起飲酒作樂、賦詩唱詞的朋友;我們可以看到,李煜並未因為自己是皇帝,就把這些人當成低賤的奴才,他是對這些人動了真感情的,他是真心把他們當成自己的朋友。
就是這樣天真的性情,讓李煜成為失敗的皇帝,背了千古的罵名,但卻也成就了一位獨步千古的詞中之聖。
-\-\
「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王國維《人間詞話》
-\-\
看了李煜的故事,想想自己的生活。
千萬不要以為亡國這種事情不會發生。
千萬不要以為自由民主不會失去。
李後主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鄭文燦
#2020桃園鐵玫瑰藝術節,正式開始!
桃園鐵玫瑰藝術節昨晚展開首場表演《追夢人—舞蹈之夜》,這也是桃園展演中心整修後的第一個活動,以桃園女兒鳳飛飛的歌曲《追夢人》、《玫瑰玫瑰我愛你》及《掌聲響起》揭開序幕,希望能撫慰民眾防疫生活下緊繃的心。
《追夢人—舞蹈之夜》由三位桃園的傑出舞蹈家,包括特別從紐約回家鄉的瑪莎.葛蘭姆舞團舞者季綾(簡珮如);長期關注當代社會議題的中壢編舞家余彥芳;以及知名藝人瑞莎,培訓領軍曾在「LA lights 2020錦標賽」取得多項佳績的龍潭體操選手,分別帶來三段精彩的舞蹈表演,讓民眾體驗藝術表演的魅力。
桃園為了讓表演館舍達到國際水準,今年1到6月的防疫期間,整修桃園展演中心、中壢藝術館兩館,採用國家戲劇院等級的座椅、音響及舞臺懸吊系統,提供表演團隊更便捷、更安全的使用。
桃園持續提供優質的藝文表演環境,希望吸引更多藝術表演到桃園演出,也能讓市民朋友的生活更貼近藝文。
🔎「鐵玫瑰藝術節」相關資訊
活動官網:https://afmc-irf2020.com/
活動臉書:桃園鐵玫瑰藝術節
張哲生
這段影片是民歌手包美聖於1980年演唱的《那一盆火》之MV,詞曲作者為侯德健,若將此歌與侯德健於1978年創作的《龍的傳人》比較,會發現兩者的旋律與節奏極為神似。
MV前半段在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與環河南路口的黃氏大宗祠(江夏種德堂)拍攝,而後半段的拍攝地點則是廣州街與西園路口的艋舺龍山寺;龍山寺裡的景物與今時比較相去不大,最大的差異是現在的艋舺龍山寺已經不能燒紙錢了,而且從2017年6月開始,為了環保與人們的健康,實施減香(信眾全程只需持一炷香參拜),只開放一個香爐供信眾使用。
1958年出生於台中,天秤座的包美聖,於1977年就讀台大歷史系時,參加新格唱片舉辦的第一屆「金韻獎」歌唱比賽,獲得優勝並獲新格唱片簽約推出個人專輯,當時年僅19歲的包美聖以精靈似的清亮音色且富童趣的獨特嗓音見長,深受聽眾的喜愛,因其歌聲辨識度極高,而成為眾多民歌手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位。包美聖於大學畢業後沒多久便與學長陳安斌結婚,並一同赴美深造,從此遠離歌壇,沒有再推出新的音樂作品。
包美聖在1978至1981短短三年多裡,一共出了四張個人專輯,包括1978年的《包美聖之歌》、1979年的《長空下的獨白》、1980年的《那一盆火》,以及1981年的《樵歌》。
1978年7月發行的《包美聖之歌》以清新的創作歌謠建構專輯基本調性。侯德健所寫的《捉泥鰍》,在當年極為走紅,不管大人或是小孩都能哼唱兩句。創作大將邱晨在這張專輯裡發表了《看我聽我》及《你在日落深處等我》兩首歌曲,是包美聖廣為人知的成名曲。古典詩詞的重新創作是民歌時期的一種常見曲風類型,而這張專輯裡就有三首這類型的歌曲,包括源自白雲遺音、由華麗絲譜曲的《喜只喜的今宵夜》,引自宋詞的陸游《釵頭鳳》,以及由郭芝苑譜曲的張繼七言絕句《楓橋夜泊》,這三首歌曲均將往日難以親近的艱澀詩句,重新以民謠披上一層平民的新綠外衣。《你來》透過大幅度轉調的方式,描繪濃郁的懷鄉之情,令人印象深刻。而《成長(悟於19)》則是包美聖就讀台大時,寫給同學有關青春記事的小品,這首曲子也是她個人第一次發表的創作。
《包美聖之歌》專輯裡的一段歌者簡介:
包美聖,她是台大歷史系四年級的學生,純真而又充滿耐人咀嚼的深度,平時她除了彈得一手好吉它及鋼琴之外,譜曲、填詞更是她的另一項才情。基於她那愈掘愈深的音樂才華,我們決定出這張唱片,獻給所有愛好校園音樂的朋友!
在這張唱片的12首歌中,我們能體會到一個女孩在成長歲月中的種種心路歷程…
從《捉泥鰍》、《悟於19》、《風箏》到《你在日落深處等我》,包美聖唱的不再是零星的感觸,而是在成長的歷程中,你我都曾有過成串的回憶與憧憬。
藉著歌聲的流曳,在淡淡的旋律之中,期盼您來共享那片難以忘懷的日子!
出版於1981年的《樵歌》,是包美聖赴美深造前的最後一張唱片、也是其所有出版過唱片中,製作最為成熟的一張;此張專輯的詞曲作者,均為一時之選。專輯同名歌曲是擅長書寫中國風味歌曲的靳鐵章之力作,靳鐵章寫給黃大城唱的《漁唱》是其對於寄情天地神往之情的首部曲,而《樵歌》則是其對於隱士生活熱切渴望的再次抒發,至於兩者間的對話,則總結於天水樂集所出版《李建復專輯》中的《漁樵問答》一曲。
賴西安和戴志行所寫的《竹姿》,透過磅礴的絃樂前導與合聲氣勢,以及管鐘的鋪陳,勾勒出贈別離鄉遊子的殷切叮嚀。而作家小野的弟弟-近人的詞作,則多樣化的描述了彼時大學學子的生活感懷:包括遙想母愛的《媽媽的信》、描寫畢業情懷的《又是六月》、服役時於營區的信筆隨想《捕蝶》,以及負笈離鄉的心情寫照《陽關迭》等作品。
除了上述歌曲,洪光達、馬兆駿這對組合的抒情曲《如果沒有》,亦是專輯中的重要作品。而民歌手李建復、鍾麗莉與黃韻玲,也都在這張專輯裡發表了作品,特別是黃韻玲的《第二個夢》:以兩段式的轉調,盤旋出對夢中國度的嚮往,是頗富巧思的曲式安排。而專輯裡最值得一提的,是包美聖自己創作的一首爵士曲風《給小女生》。另外,由蘇來為胡適的詞譜曲的《秘魔崖月夜》亦是另一佳作。
當時新格旗下的民歌手,如譚荃中、吳明華、蘇來、王新蓮、楊芳儀等,也在這張唱片裡支援合聲,此為民歌時代唱片裡常見的作法:彼此支援協助,共同完成音樂的理想;特別是《竹姿》一曲的合聲表現,可仔細的聆聽。
關於包美聖:
從小在台中長大,包美聖是家裡最小的么女,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都很疼她。父親本在航空公司工作,已退休;母親是小學教員。包美聖在唸書的時候,一放假就往家裡跑,哪怕是再短的假期。高中畢業,聯考考完之後,有個漫長的假期,包美聖喜歡吃綠豆湯。怕燒乾了它,又不想盯著爐子看,於是順手拿起了哥哥的吉他,自己隨便的摸索著,加上哥哥同學的指點,就那麼自得其樂的度過了暑假。
那時候唱歌也沒什麼選擇,以歌本上找得到的美國民謠為主,包媽媽回憶,包美聖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躺在床上聽她教唱《綠島小夜曲》,這個情景至今仍記憶猶新。包美聖剛學會吉他的時候,常在廚房樓梯口彈吉他,跟母親一起大唱《梅花》,真是一幅天倫樂。
在快過完19歲的1977年4、5月間,包美聖完成了她第一首創作曲《悟於十九》,這首曲子後來改名《成長》,收錄在她的第一張唱片中。
雖然參加金韻獎使她變得有名,也灌了唱片,但包美聖並不打算從此走上唱歌的路,她認為自己能用一種課餘的態度,來面對唱歌是很幸運的,家裡全讓她自己做主,只希望她不要公開去餐廳演唱。包美聖只是個愛唱歌的女孩,不為名不為利,他相信只有這樣,唱歌才不會構成負擔。
有一次,學校辦時事分析的演講,去的同學很少;第二次在同一地點有演唱會,人山人海。包美聖因此很是感慨。有那麼多人喜歡聽中文歌是好的,但是現在的大學生是不是也該多關心世局一些呢?
個性比較好靜的包美聖,在學生時代喜歡看電影、郊遊,也喜歡到山上走走(可不是辛辛苦苦地去爬山)。她最怕在人多的地方逛街,那簡直是找罪受。她也喜歡跟好朋友一起談天、唱歌。因為金韻獎讓她成了名人,令她常常得參加音樂會的演出,在取捨方面無法隨心所欲,有時並不很想去的也得去,有時為了怕嗓子不好而不敢吃辣椒;雖然都是小事,也都是困擾。有的人可以一邊做事一邊聽音樂,但是包美聖每次聽音樂都十分專注,她喜歡抒情的曲子,對於楊弦非常佩服,也欣賞他早期的作品。
在灌第一張唱片時,包美聖完全沒有經驗,要她唱什麼就唱什麼。這次第二張,她可以自己拿了些主意,因為到底經過了那麼些日子,她也長大了一些,更知道怎樣愛惜自己的羽毛了。她選歌的原則一是好聽、二是動人,一首歌詞固然重要,旋律也仍然要緊,她絕不會因為光是詞好就接受,因為沒有好曲子,光有好詞,那詞的好就表現不出來了。
包美聖和《捉泥鰍》的作者侯德健,小時候是住在同一個村子裡長大的,有一次演唱會上,兩人先後都唱了這首《捉泥鰍》,味道很不同,一個真是大哥哥的樣子,一個是央求大哥哥帶著去捉泥鰍的小妹妹,很有意思。
包美聖唱歌只因為自己喜歡唱歌,她最不喜歡被人利用,不相干的活動她是不去參加的,她認為:「唱歌是很單純的事,絕不要把它弄複雜了。」這種態度也許是對的。本來嘛,能讓自己快樂,又能讓別人快樂不就夠了?
1977年,她以自己的原創歌曲《成長(悟於十九)》參賽,獲得第一屆金韻獎創作組優勝獎(當時的冠軍是陳明韶)。那一年她十九歲,就讀於台大歷史系。之後,在金韻獎紀念合輯中以一首《小茉莉》為歌迷熟知,又因創作才華而引人注目。打鐵趁熱,新格唱片於1978年為她推出第一張個人專輯《包美聖之歌》,裡面收錄了多首個人原創曲,以及侯德健與邱晨的處女作。為《捉泥鰍》錄音時,她忍不住哭了,不是因為被這首歌感動,而是因為太像兒歌,讓她感覺很沒面子;在製作人的軟硬兼施下,她成為該曲的首唱,意想不到地廣受歡迎。兒時,她和《捉泥鰍》的創作者侯德健住同一個村子,上同一間幼稚園,但並不熟悉,沒想到長大後卻因民歌而再次結緣。
包美聖與其他民歌手一起因民歌而留下青春歲月中單純美好的感動。其間,喜歡集郵的她與學長(台大集郵社社長)陳安斌相戀,兩人在1980年包美聖大學畢業後不久便結婚,隨後一起前往美國加州深造。在離開歌壇前,包美聖共出了四張專輯,不到一年就是一張,屬於相當高產的民歌手。當時她的先生在美國攻讀工程博士學位,她就在旅行社打工。1987年,美國股市崩盤,直接影響到夫婦二人的證券投資,但這次失敗的經驗,卻讓陳安斌興起「以電腦代替人腦進行理財決策」的研究課題。1991年,夫婦倆回到台灣,定居新竹,經過幾年的研究,幾經艱辛獲得投資,最終成立寶基資訊公司。創業初期,掛名總顧問的陳安斌事事親為,擔任總經理的她也從基本行政事務做起,如今,「寶基資訊」在台灣高科技領域擁有非常好的口碑,吸引不少國外著名高科技公司參股,賺取了億計的豐厚利潤。現在的她仍在公司擔任顧問,二子一女也都長大成人,家庭生活幸福美滿。
在「民歌三十」系列紀念活動中,淡出歌壇後將近25年,未曾以歌手身份公開露面的包美聖,於2004年答應重回舞台,在「好民歌」演唱會上與大家重逢,最讓她高興的是見到了二十多年沒見面的陳明韶。憶起當年,她說:「以前我們唱歌,不必化妝,也沒打歌服,大家聚在一起跟同學會一樣,對我來說,那就像是學生的活動,所以我從不覺得自己加入過歌壇,也沒有所謂的退出。」
包美聖的自述:
對我來說,以前對於民歌的投入可以說是「無心插柳」,並沒有特別去耕耘。
當時的「民歌」幾乎沒有一點商業氣息,印象中大家都很單純,當然,也有人很響往歌手生涯。而我是很隨性的,跟整個民歌界的人也不是很熟絡。那時我在台大唸書,唱歌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活動,常常是到各個校園演唱,唱完我就趕快回學校,因為我是還要約會的。另一方面,我並不喜歡那種錄音、錄影的生活,時間很難控制,常常弄到很晚。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大家錄影錄到清晨,然後一起去永和豆漿,接著王夢麟說要送我回宿舍,他騎著重型鐵車在還沒拓寬的新生南路上,簡直在飆車,我覺得有趣,又覺得很擔心。萬一出了事,清晨一對男女,人家不知道會說些什麼……
當時唱過的歌中印象最深的是《小茉莉》、《那一盆火》,都是唱片公司拿給我唱的。從現在倒回去看,我覺得唱《小茉莉》時是我聲音最乾淨的時候,給我簡單、純潔的一點懷念。還有一首《捉泥鰍》,也不知為什麼大家就是覺得很清新,出乎意料的紅了。
那時在大學裡面,同寢室的好友向我分享了一個交友的經驗,剛好雙方的人我都認識,我就抱著「我唱給你聽,再唱給他聽」的心情,寫了《成長(悟於十九)》這首歌,「告訴你們問題其實沒有這麼嚴重」,而其實就是一個醒悟的感覺。
同時,《成長(悟於十九)》這首歌,也記錄著我19歲加入了民歌的行列。成為民歌手的一員,我只短暫佇足了三年多就離開了台灣。短短三年裡,與其他的歌手們快樂、隨性、自在地唱遍了各大專院校,沒有包裝,以自然的面貌、年輕的我們,或唱或譜,留下了許許多多生命中甜蜜而豐富的感動。
離開時,我小心翼翼地把民歌手短暫卻深刻的回憶,放在我心中一個甜蜜的位置,熱切地迎向生命中為人妻、為人母、在異鄉的新角色,遙遙欣賞著後繼許許多多才華洋溢的歌手們更熱情、更專業地投入民歌的行列,也藉著一首又一首的好歌稍解思鄉之情。回台後,偶或聽見尋找我的聲音,我雖然沒有回應,但是內心是感動的,畢竟,能被人放在美好的回憶中,是一種幸福。
《那一盆火》
詞曲:侯德建
唱:包美聖
大年夜的歌聲在遠遠地唱 冷冷的北風緊緊地吹
我總是癡癡地看著那 輕輕的紙灰慢慢地飛
曾經是爺爺點著的火 曾經是爹爹交給了我
分不清究竟為什麼 愛上這熊熊的一盆火
熊熊的香火在狠狠地燒 層層的紙錢金黃地敲
敲響了我的相思調 甜甜遠遠的相思調
別問我唱的什麼調 其實你心裡全知道
敲敲胸中鏽了的弦 輕輕地唱你的相思調
李永萍
#瑞芳服務處活動精彩花絮
昨天下午永萍的瑞芳服務處開張,兩層樓的大空間,都被我們瑞芳平溪雙溪貢寮各區熱情的鄉親父老、文史人士、文創青年….擠爆,也讓原本熱鬧的瑞芳市區明燈路上,現多了一處藝文亮點與地方創生的交流基地。
活動正式開始前,新峰里薩克斯風樂團吹奏出一首首振奮愉悅的歌曲為茶會開幕暖場,吸引許多路過的民眾朋友駐足,大家一起跟著節拍舞動,既激勵人心又歡樂!
接著是石讓咖啡創辦人(石讓樂團樂手)林育生的演出,他同時也是修理管樂樂器的師傅,在音樂與咖啡世界裡優游的他,讓瑞芳小鎮生色不少。昨天表演林育生帶了兩位搭檔,一位來自哥倫比亞的歌手,用異國嗓音及拉丁風格,演出充滿熱舞節奏的樂曲。另一位知名的女主唱,則是演出六零年代最火紅的扭扭舞曲:鳳飛飛的「我的一顆心」,兩和「流水年華」,在大家的簇擁下,我也一起合唱共舞,這就是永萍希望帶給七星區充滿正能量的選舉。
音樂的表演之外,我們也進行了一場深度的地方創生主題論壇。出席的文史/文創人士有: 前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石瑞仁、文化大學美術系教授莊伯顯、饅頭家族品牌總經理黃運全、8識文創發展工作室總監黃傳進、雞籠雧美術館館長王金順、九份茶坊創辦人洪志勝、新北市民宿發展協會理事長呂人鳳、緩慢民宿創辦人吳乾正、瑞芳詩學研究會張麗雲、新北三貂角文史協會潘王村、利克商號黃聖凱、石讓咖啡林育生等,在地/各地人士共聚一堂,暢談地方創生未來願景。這場重要的座談我也透過直播的方式,讓無法前來參與的朋友們,也能了解他們的專業觀點,並對未來的期許和承諾。
最後的重頭戲,是地方重要人士推薦永萍,及我發表參選立委的理念及政見。開幕茶會站台的嘉賓有:國民黨新北市黨部主委李乾龍、瑞芳黨部主委廖黃寶桂、前議員吳滄富、瑞芳漁會總幹事黃志明,以及朱立倫與周錫瑋的市府團隊代表。之前黨內初選時我的競選對手徐正文,也以「神秘嘉賓」的身份現身助講,要做國民黨團結的最好示範,「讓團結的國民黨赢得 2020大選勝利」! 本身經營青創空間協助年輕人創業的徐正文,也承諾要將新創資源協助李永萍在七星區的推動「地方創生」,盼能結出一朵朵美麗的文創花朵。
永萍也要再次感謝昨天來參與我們開幕的所有貴賓、煤鄉礦工文史館理事長周朝南,瑞平雙貢的里長們、民眾服務社、婦女會理事長、及各界有力人士的情義相挺。永萍未來一定會盡全力為地方爭取資源,解決困擾地方的建設問題。我也會持續一步一腳印,深入社區鄉里,聆聽大家的需求。最後永萍要感謝臉書好友們的一路相挺,我的粉絲數也在昨天突破萬人!接下來我們還會不斷推出新的專業內容,也請各位不要錯過。